第A7版:文体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心市民欲捐老药箱 牵出一段传奇故事

“叶种德堂”国药号 曾是杭城“六大家”之一

朱世杰先生收藏的“叶种德堂”老药箱。

通讯员供图

    由慈城镇人民政府和宁波都市报系联合发起的“慈城药商博物馆征集老物件”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读者广泛关注,记者这几日不断接到热心市民的电话和微信,表示愿意捐赠家中珍藏多年的宝贝,也有人向记者讲述了鲜为人知的老字号故事。我们持续期待您的参与。

    慈溪市民朱世杰先生有意向把收藏的“叶种德堂”老药箱捐给筹建中的慈城药商博物馆,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个著名国药老字号的前世今生……

    在杭州买下叶种德堂老药箱

    朱世杰告诉记者,自己收藏这个老药箱的动机很单纯,“它是我几年前在杭州收藏品市场偶然看到的,因为是家乡的老物件,就没有犹豫,花3000元买了下来。这是缘分呀。”朱世杰说,老药箱一直搁在他杭州的房子里。因为疫情,最近一直没有过去,他把照片发给了记者分享。

    药箱的体积不大,基本呈正方体,长宽高约45厘米,色泽温润,正面刻“浙省叶种德堂”字样,右上角写着“癸卯仲冬”,应为1903年冬季制作。

    四明大药房总经理王建华告诉记者:“这种精致的小箱子,古代叫做‘贵细药箱’,贵细药物就是那些很贵重的药物,比如冬虫夏草、麝香、人参、燕窝、海龙、海马等。”

    这个老药箱外形类似古代医生的出诊药箱,只是少了提手。旧时医生的出诊药箱内有放置备用药材、脉枕、笔墨、针灸用具的地方。一般稍有名气的大夫,身边都跟着药童,既是学徒,又是随从,提着药箱跑前跑后。药箱的制作十分考究,一般都是细软木质,有的外侧还雕刻有麒麟送子等图案。

    叶种德堂曾是杭城“六大家”之一

    叶种德堂国药号创建于清代,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并入胡庆余堂。创始人叶谱山,慈溪鸣鹤人,原在清廷刑部任职,精通医术,在杭行医。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杭州望仙桥直街开“种德堂”国药号,自制丸、散、膏、丹,闻名浙、赣、闽、皖诸省,与胡庆余堂、万承志堂、张同泰、泰山堂、方回春堂并称杭城“六大家”。

    杭州中山中路49号(老门牌53号、55号、57号),是如今叶种德堂的店址,现在大门上方仍留有“种德堂”三个大字。店名取苏东坡《种德亭》诗“名随市人隐,德与佳木长”之意,宣扬乐行善事、不期名利之风气。由于种德堂是叶姓人士所创,所以,民间称其为“叶种德堂”。

    叶种德堂占地面积2亩多,由多座带有西式元素的建筑组成。此处地皮是从原光华火柴厂购置的,民国24年(1935年)由叶种德堂的新主人买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营造,建成一座大型国药号,为当时叶种德堂的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如今,这处老屋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风雨岁月。

    叶种德堂店堂正中挂着两副对联,分别是“心田一点子种孙耕 物性万般天灵地秀”和“养正延龄 培元益寿”,巧妙地蕴含了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和保健养生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两副对联的正中悬挂着一块大匾,上书四个醒目大字——真认不二。这也是叶种德堂的经营之道,更是百年来办堂的宗旨。“真”,指入选的药材一定要“真”,力求“道地”;“二”,就是向顾客正言,叶种德堂所卖的药绝对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孙中山先生题赠“年高德劭”匾额

    鸣鹤叶氏,又与两个响亮的名字有关,一位是叶天霖(一说叶本),清康熙年间人,以药材生意发迹,在家乡造了六幢房子,这就是著名的鸣鹤六房,至今尚存三、五、六房,其中的小五房临河,经过整体改造开放,气派依旧。叶天霖的四子叶谱山便是杭州叶种德堂的创始人。

    另一位叫叶鸿年,他是叶谱山的第四代孙,曾在嵊县(今绍兴嵊州)逢春堂药号当过三年学徒,颇有经验。叶鸿年以后,始改由经理掌权总揽店务。由于业务不断扩大,部门繁多,当时全店员工共有百余人,在当时,如此大的商店组织并不多见。由于多年的经营实践,叶种德堂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叶鸿年热心公益事业,曾襄助慈溪同乡吴锦堂先生修治杜、白二湖,创设敬乐两等小学堂和柔强女校,晚年获孙中山先生题赠“年高德劭”匾额。其仗义疏财、造福桑梓之心可鉴。

    1956年,叶种德堂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从节约开支考虑,杭州市中药公司建议叶种德堂和胡庆余堂两家合作,随后,叶种德堂停止煎胶,开始销售胡庆余堂煎制的龟板胶、驴皮胶。1958年,医药商业网点调整,叶种德堂被并入胡庆余堂。

    岁月悠悠,当年杭州的国药市场几乎为叶种德堂所独占的辉煌早已远去……记者 陈晓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