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样的“大题小作”恰逢其时

——从公共卫生安全说“公筷公勺”推广使用

    胡晓新

    就像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阻击战,需要全民从“勤洗手,多通风”等生活细节做起那样,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这个“大目标”,同样需要公众从使用公筷公勺等“小细节”入手。否则,好不容易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就很有可能因为“不洗手、不通风”以及“万筷齐发”之类的“不拘小节”,致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小细节”导致“大问题”的教训,我们见得不要太多。

    在家庭内部或者餐馆进餐,如果不使用公筷公勺,无论是多双筷子往菜盆里戳,还是彼此间夹菜,都极容易导致流感、乙肝尤其是新冠等多种病毒的交叉传播与感染。这个道理,许多人并非不懂,也并非不想改变这个“积习”。只是碍于长年形成的习惯以及情面等因素,对于使用公筷公勺,一时半会“下不了手、改不了口”。

    还有,说起来或许难以置信,作为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对立面,围桌共食、“私筷私勺”的就餐方式,虽说有传统饮食文化作为“后盾”,但细究起来,实际上许多人内心“包藏”着对这种陈旧习俗“强烈抵触”的情感。

    “拾人牙慧”这个成语大家都懂,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古往今来,这种行为从来都令人不齿。而牙慧的本义,是指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残渣。某种意义上,不使用公筷公勺,就相当于将自己和他人的“牙慧”,以“私筷私勺”作为媒介相互“交流”,为多种病毒的交叉传播大开方便之门,细思极恐。这种“拾人牙慧”给人们在心理上带来的不适、在生理上造成的风险,是不是比“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更“不齿”、更严重?既然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领域都被“鄙视”,对于这种落后的饮食文化与传统习俗,还有“抱残守缺”的必要吗?

    因此,继非典之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唤起人们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普遍关注之际,大力推广“甬城公筷”,不但符合现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病菌传播与感染的风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底线,而且有相当丰厚的群众基础,可谓既时不我待,又适逢其时。本次行动得到众多市民与餐饮商家的积极响应,就是很好的佐证。

    当然,一口吃不成胖子,每一种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被公众普遍接受都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也不例外。目前在“甬城公筷”行动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公共领域后家庭、先重点餐饮后小餐饮的思路与做法,就更有利于公众接受与成果巩固。特别是不久有可能推出的“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餐饮机构将被优先列入政府定点接待单位”的举措,将进一步促进公筷行动的推广,引导更多的单位与公众积极参与,让使用公筷与早已“习惯成自然”的饭前便后洗手等文明“小习惯”一道,共同实现筑牢公共安全卫生安全防线这个“大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