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有宁波城市文化特色标识的“城市公筷”,亮相部分市民家庭和江北区大中型餐饮企业、宾馆的餐桌。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推广形式,既通过醒目的样式标识增加了餐桌文化亮色,也给使用者增添了讲文明和有品味的气质,产生了大家更喜欢、更容易接受的效果。 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并不是新鲜事。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时期开始,医疗卫生机构和专家就一直倡导餐饮企业和家庭开展公筷公勺行动,近几年部分城市也进行了积极推广,但推行情况差强人意。这其中,缺乏“依理出牌”的思路是重要原因。 本次江北区针对家庭这个难点,联合教育、组织、妇联等部门,区分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准妈妈和年轻妈妈及党员干部等五个重点,开展宣传和引导工作。这就相当于把握了“家庭是重点难点”这个“机理”,推广工作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推广公筷公勺行动,从根本上讲是移风易俗工作。因此,推广行动还要符合人们认识接受和习惯养成的“机理”。养成使用公筷公勺要靠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自律就要打通思想认知上的梗阻,他律就要提升约束的刚性,为自律产生“加速度”。按照这个“机理”,推广公筷公勺行动要在提升自觉性和提高约束力上发力。 赵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