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桥已废弃,桥面上也已被人填土种菜。 |
|
第八桥桥面上虽有房屋,但桥面依然平衡。 |
|
“第一亭”被泥土填埋,只露亭顶。 |
“这些都是宁波帮先贤爱国爱乡的珍贵见证,最好能保护起来,以激励后人学习发扬这种精神。”日前,宁波知名网友“颖之星语”谈起他在寻访的民国桥亭时深有感触地说。 “颖之星语”本名刘颖,是宁波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因为平时喜欢探索发现宁波的一些人文景观,在圈内小有名气。 A 第一亭被泥土填埋,只露亭顶 刘颖告诉记者,去年11月16日,他去被誉为“宁波香格里拉”的鄞州区塘溪镇雁村,途中无意中看到了水库中央只露桥顶的磬裁桥,由此引发了“十桥十亭”的专题寻访之旅。 磐裁桥的建造者叫陈磐裁。陈磬裁(1874—1958),又名陈宏福、陈德富,鄞州区姜山镇陈鑑桥村人,年轻时去上海学生意,后靠做水泥生意和从事建筑业发家致富,人称“水泥大王”,是清末民初上海滩有名的“宁波帮”人物。 陈磐裁致富后不忘家乡,在宁波出资建造了“十桥十亭”,造福乡里。也许是因为做水泥生意起家的关系,陈磬裁对水泥情有独钟,所造桥亭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蜜岩村,皎口水库大坝之下,荷梁线公路边上,一片田园的中间,有一个亭子,亭身大部分被埋没,只露出了亭子的顶端。这个亭子就是陈磬裁捐建的‘十亭’中的第一亭。亭旁的一座水泥桥,就是陈磬裁捐建的‘十桥’中的第四桥。”刘颖告诉记者。 据刘颖考证,1922年10月,陈磬裁出资在蜜岩村的江隩溪上建成了第四桥,当时是石拱桥,同时在桥旁建了第一亭,供来往行人歇足休息。第四桥原是石拱桥,建成后隔了7年,倾圮重建。1929年3月,陈磬裁捐资将其改建为钢筋水泥桥。 第一亭和第四桥,除了背后的慈善故事令人感动外,后来的保护过程,同样令人称道。 1970年5月,第一亭和第四桥的西侧,庞大的皎口水库正式动工开建。修建水库时,挖掘出来的泥土就填埋在附近的溪谷地带,因此,第一亭和第四桥的周围都被埋了,原来的溪谷成为田园。然而当时的建设者们不但没有贪图方便,把桥亭一毁了之,反而想方设法把亭和桥都保留下来。亭子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泥土填没至顶端,但是建设者在南边却留出了一小块空地,并且砌石墙阻挡泥土,使得亭子继续保留至今。 B 现存的“十桥十亭”已经不多 刘颖在寻找“十桥十亭”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例如第四桥已被废弃,桥面上也已被人填土种菜。 从第四桥所在位置,沿樟溪向下游前行三四百米,又有一个小溪口,名叫汪夹岙,也是一个小村落。陈磬裁捐建的第八桥,就在汪夹岙的小溪口。 第八桥之侧,因为修建皎口水库和荷梁线公路,地面被填高,第八桥也由此失去了通行功能。荷梁线公路的跨溪之桥,名叫汪夹岙桥,紧挨着第八桥,修通于1970年,桥面比第八桥高出一米有余。第八桥的桥面上,建造了房屋。因此,第八桥被房屋和汪夹岙桥所掩盖。 “第八桥是一墩两孔桥,桥墩在一次山洪中被冲得倾斜,桥面上虽有房屋,但桥面依然平衡。西侧桥孔已被石墙填埋一半,很想进屋看看桥面的情况,但是房屋都已废弃,打不开。”刘颖对记者说。 第四桥和第八桥,虽然在修建皎口水库后失去了通行功能,但是从1922年第四桥初建,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两桥供行人通行长达半个世纪,当年曾是小皎溪沿线人家来往的必经之路,上游童皎、鹿亭,下游樟村、鄞江,上下游人民来往必经两桥而往返。桥通两岸,送过来往行人无数。 第三桥,也就是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梅溪上的“磬裁桥”,1922年6月建设完工,上世纪九十年代梅溪水库建成后,磬裁桥被淹于水下,只有水量较少时,部分桥拱才会露出水面。 第十桥,即黄昏晨桥,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任新村任家横自然村,建于1931年5月,是其捐建“十桥”的收官之作。 第三亭,据网友考证,亭在舟山普陀山,现在依然存在。 第四亭,位于第十桥黄昏晨桥的北端。 第五亭,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的亭溪岭古道边上,有个亭子名叫“第五亭”,就是陈磬裁捐建的第五个亭子。 刘颖对记者说,陈磬裁捐建的“十桥”中,现在只有第三桥、第四桥、第八桥、第十桥还存在,其中第十桥黄昏晨桥保存最为完好。陈磬裁捐建的“十亭”中,只有第一亭、第三亭、第四亭、第五亭存在了。 C 文保部门:争取将其列入文保单位 刘颖表示,“十桥十亭”的存在是“宁波帮”先贤的历史文化见证,应该尽快保护起来。如果任由这样风吹雨打,再过几年,也许仅存的桥亭也会消失在地平线上。他将自己的想法发到了网络问政平台上,希望文保部门将陈磬裁捐建的“十桥十亭”中的幸存桥亭,列为文物保护。 海曙区相关部门公开回复道:3月16日,市区两级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已赴现场实地查勘,该桥、亭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拟根据有关要求,申请推荐公布。“目前正在对接中,需要征求属地,及规划等部门意见。”海曙区文管所相关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昨天下午,记者又与市文保所相关负责人联得了联系,据介绍,他们看到网友的信息后,也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查看,目前已经将这些幸存的桥亭列入文物登录点(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后续将进一步跟进,争取将其列入文保单位。 记者 边城雨 文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