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扫码查看更多内容 |
市人大常委会正在抓紧推进《宁波市电梯安全条例》的立法制定工作,按计划将于4月下旬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一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宁波市电梯安全条例》立法起草组就我市电梯安全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设了针对性的规定。现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建议,请市民群众提金点子、出妙招。 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自即日起至4月30日结束。市民和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信请寄:宁波市鄞州区宁穿路2001号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收 邮编:315066 电子邮箱: nbrd@ningbo.gov.cn [设想] 如何保证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质量?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由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施工,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老旧电梯制造单位已注销的,电梯改造、修理也必须由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施工,并对改造、修理后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禁止受委托的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转委托或变相转委托安装、改造、修理业务,杜绝层层转包。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已经报废的零部件以及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无型式试验证明的安全保护装置和其他主要部件。 ■针对电梯安装、改造、修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补充规定施工前书面告知电梯主管部门、采取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禁止私设技术障碍等。 如何规定电梯所有权人和电梯使用单位? ■电梯所有权人承担电梯更新、改造、修理、维保、检验检测、日常运行、保险等相关费用的义务和履行电梯安全管理的义务。 ■共有产权的电梯,由共有产权人共同承担相关费用和共同履行电梯安全管理的义务。 ■明确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新安装未移交使用的电梯,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出租、出借带有电梯的建筑物使用权,并明确约定电梯使用单位的,建筑物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电梯所有权人委托其他单位履行电梯安全管理义务的,受委托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受业主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履行电梯使用单位的义务;业主未委托他人管理的,由全体业主协商确定的实际负责人履行电梯使用单位义务;业主协商不成的,由电梯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协调和督促确定;经督促仍不能明确管理主体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停止电梯使用。 如何规定电梯使用单位的管理义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电梯使用登记,使用单位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电梯使用单位变更登记。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住宅小区业主自行管理的,应当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真实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可以采用电子化方式。 ■在电梯轿厢内显著位置张贴有效的特种设备使用标志、使用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应急救援电话,按规定保管和使用机房钥匙、电梯层门钥匙及安全提示牌。 ■对维护保养作业进行现场监督和确认,配合做好现场安全工作,并将确认资料纳入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确保电梯运行监测装置和紧急报警装置正常使用,保持电梯应急救援通道畅通,发生乘客被困故障时,应当立即组织救援。 ■保持电梯厅门、轿厢内干净整洁,保持机房、井道、底坑干燥、无渗漏,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温度、湿度、照度等环境要求,保持电梯轿厢内通信信号覆盖。 ■在电梯轿厢内安装电子广告等其他设施的,不得影响电梯使用安全。 ■对电梯使用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引导和监督乘客正确使用电梯,发现非正常使用电梯的,及时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及时报相关部门处理。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主要部件严重损坏的、电梯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曾遭受水浸、火灾、雷击、地震等灾害影响的,运行故障率高,影响安全使用的,可以委托具有电梯检验检测或者型式试验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确定电梯继续使用的条件或者对电梯进行修理、改造、更新。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进行修理、改造、更新的,应当事先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理由、内容、经费预算及分摊比例、施工单位选择方式等,并征得电梯所有权人同意后,方可施工。 ■电梯所有权人已缴纳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可以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中电梯所有权人的分账户列支由其承担的电梯更新、改造、修理,以及安装电梯远程监测装置、机房温度控制设备等费用,并享有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补贴;未缴纳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或者其分账户余额不足的,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相关费用。 ■经业主大会决定,利用住宅小区电梯投放商业广告的收入可以优先用于电梯维护保养和修理。 如何加强电梯维护保养? ■加强电梯维保单位信息监管。明确电梯维保单位首次在本市开展维保业务前,将单位名称、负责人、资质、住所及作业人员等信息告知市市场监管部门。 ■明确电梯维保工作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并签订规范的电梯维保合同。禁止受委托的电梯维保单位转包、分包维保业务。 ■规定电梯维保单位按照电梯安全技术规范开展维保,现场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资格,禁止私下对电梯设置技术障碍,发现故障及时排除,电梯困人立即赶赴现场救援,建立维保和故障处置记录等。 记者 房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