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警营内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与疫情赛跑

宁波刑事技术带头人庞宏兵的别样抗疫之路

庞宏兵(右)向国科大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捐赠医用物资。通讯员供图

    抗疫人物

    庞宏兵,宁波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大队长兼宁波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宁波市刑事技术的负责人,宁波地区法医学科带头人,公安部首批刑事技术特长专家、首批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曾荣获“浙江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宁波市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

    他从事刑事技术工作26年,参与勘查各类案件现场3200余起,参与各类尸体检验7000余具,损伤鉴定4500人次,主持和指挥宁波地区重大疑难案件勘查与鉴定520起。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法医专业个人网站“法医网”,开发的 “死亡时间推断”“法医人类学工具箱”“法医助手”APP等,先后获得浙江省公安科技创新一等奖和全国公安科技创新二等奖。

    心忧疫情

    平凡岗位的默默坚守

    4只护目镜、10只护目镜、20只护目镜、60只护目镜……庞宏兵每天奔波筹集,然后第一时间送到急需的宁波各家医院。600只口罩、30只护目镜、30套防护服……4月1日,趁午休的间隙,庞宏兵一一清点检查,然后分别打包邮寄发往大洋彼岸,那里有他的不少同学正急需这些抗疫物资。

    “我不希望任何一个人倒下,特别是医护人员和警察。全国公安机关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已经有很多民警和协警牺牲了,国外疫情同样严峻,意大利已经有法医人员遇难了。”不知死,焉知生,或许是经历了各种案件现场的死亡,庞宏兵更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宝贵。

    疫情期间,他一直遗憾不能奔赴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一线,但还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支援抗疫,多次个人出资和联络海外同学共同采购防疫物资支援一线医院,看着一天天减少的确诊人数,一天天增加的治愈出院人数,那种间接参与的欣喜是由衷的。

    为了给单位参与疫情防控的同事做好服务,他自告奋勇参加了单位的后勤保障组工作,采购各类生活用品,甚至为了给大家凑齐几种口味的方便面,他辗转跑了好几家大型超市。他带领同事们紧急配制了数千支医用酒精小喷雾瓶,支援市公安局各部门疫情期间加强卫生消毒。

    疫情期间,刑事技术大队参与宁波栎社机场防疫检查点的执勤,他带领大队领导干部主动承担了全部的执勤,协助开展车辆查控、人员核查、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等工作,并对过往司机、群众进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宣传。

    这段时间,他还要参与新发案事件现场勘查,同时夜以继日地埋首实验室研究,撰写了一篇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刑事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创新和探索了一些具体处置和操作规范。

    3月30日,庞宏兵受邀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学生上网课,作了一场“刑事技术的职业风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勘查的防护”的专题报告。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及传播方式特点,现场勘察中技术人员的防护程序、防护装备、消毒方式等,得到老师和学警们的广泛好评。

    别样抗疫

    从死亡现场到实验室

    “从疫情第一天起,一路走来,从腊月二十八(1月22日)值班后就没休息过一天。”庞宏兵说,“每天都去单位,我要抢时间,与疫情赛跑,脑子没停,手没停,笔没停。”

    为什么这么拼命?庞宏兵袒露心声:“疫情以来,我一直着急揪心,身为学医之人,却不能去武汉一线支援,除了力所能及地捐助一些物资外,似乎帮不上忙,虽然在单位一直参加防疫卡点执勤与疫情期间各种后勤保障工作,但这些仍让我有不能发挥自己专长去抗疫的遗憾。”

    心忧疫情,庞宏兵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总觉得自己还该做点什么。疫情面前,警察不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除了医护人员,坚守在一线的公安民警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他知道疫情期间还是会有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刑事技术人员会接触到未知名或疫情史不明的尸体,需要长时间在室内密闭现场中完成勘验和尸体检验、检材提取等工作,全程存在着职业暴露的高度感染风险。如何进行现场勘验与尸体检验,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成了技术人员尤其是法医不得不面对的实际情况。

    “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公安机关在现场勘查时如何工作与防护这一块没有先例与规定,大家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我一开始就留心了,每天都第一时间关注着网络上的研究报道,也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作为。”庞宏兵说,这几年,对于普通的尸体现场他很少直接参与勘查,但在疫情期间,几个现场他都去了。

    “我不是单纯地进行现场勘查与尸体检验,而是做好各项准备去实践中探索的,更多的时候是利用周末和晚上回到单位做研究与试验,不断测试自己这段时间不停冒出的想法。口罩、防护服、消毒剂,这些平时不太起眼现在却非常关键的东西,如何正确使用都需要再研究。”庞宏兵说。

    2月14日,庞宏兵和两名同事一同对一具来自高风险地区的疫情史不明的死者进行尸检。与别人不同的是,“我戴的是自己专门新买的大框游泳镜,是为了测试其舒适度、气密性、防雾性,感觉很好。”庞宏兵说,当时医院一线护目镜是非常缺乏的,试过这个后,他马上上网去抢购了一些,捐给一墙之隔的第二医院,“研究无处不在,成果要马上转化成生产力嘛!”

    疫情不退

    探索一直在路上

    这段时间,庞宏兵在工作与现场中不断思考,同时开展了多项研究与试验,不断总结自己在疫情期间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方面的体会和想法,提出很多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给广大公安机关一线的执勤人员、现场人员、法医人员以及实验室人员以借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月23日,在钟南山、丛斌等院士和多名教授的倡议和呼吁下,《法医学杂志》紧急开设“新冠病毒肺炎尸体解剖”专题,倡议广大同行“把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把经验第一时间向国内分享。庞宏兵立即将自己的实战研究总结成文,其间也得到了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和悉心指导,稿件投出后立即得到杂志主编和几位业界教授的极高评价:“文章极接地气,对公安实践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

    3月3日,这篇论文在《法医学杂志》网络预发表(受疫情影响,提前在线刊出,使读者能更早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3月6日被科技部、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华医学会建立的“中华医学期刊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治专栏”平台收录交流,3月23日又被国际权威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收录交流。据了解,这是目前疫情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发表的与新冠疾病相关的第一篇论文。

    庞宏兵并未就此止步,继续坚持工作与研究两不误。3月10日,他撰写的第二篇论文在国内另一权威专业期刊《中国法医学杂志》上网络预发表。目前,他在疫情期间撰写的另外2篇研究论文也分别被《法医学杂志》确定录用和进入审稿流程。

    “这两本杂志是国内两大法医学权威专业期刊,是国内所有法医专业人员的学术圣殿。”庞宏兵说,此前20多年里,他累计有7篇论文被录用。而这次在疫情期间的一个月内,他就发表了2篇,待发表2篇,给国内外同行在疫情期间实际工作中借鉴和参考。“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抗疫,我觉得更能体现我的专业价值。”

    不过,对庞宏兵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疫情还未结束,我的研究不会停歇。”庞宏兵说,他正在积极申报公安部2020年刑事技术重点攻关任务,他的前期研究与探索只是一个整体体系的一部分,希望能与更多的专家和同行一起继续丰富和完善,最终期待能够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规范或指南类的成果,打赢当前和下一次战疫。抗疫曙光已现,他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孙波 陈志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