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逻车正经过后庙路停车泊位。 记者 崔引 摄 |
“今日停车42058次,协同智管违停执法2077起,平均周转率14.27车次,注册用户74.77万。”这组来自4月9日16点55分后台大数据实时统计的数据,展示的正是鄞州首创的“协同智管停车”模式创造的成绩。 A 协同+智管 鄞州首创一种新的停车模式 有车一族发现,这两年,宁波有越来越多的道路设置了收费泊位,尤其在鄞州区,商圈周边、小区周围、机关单位附近,画着白线的收费停车位随处可见。 “我觉得很方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来办事情时,找车位容易多了。”近日,记者在鄞州区惠风东路采访时,恰好遇到市民朱女士,“前段时间因疫情道路泊位暂停收费,我3月23日来这儿办事,发现车位全满,情急之下,就将车停在了车位后面,结果出来时收到了一张违停提醒单。那天,这条路两侧停满了车,好多车都和我一样是违停的。今天你看,车位一下子就空了。只要装一个APP,存好钱,停车过程都不需要再有什么操作,真的很方便。” 听得出来,朱女士是收费泊位的拥护者,惠风东路正是鄞州首批采用“协同智管停车”模式管理的道路之一。 不同于传统的“人工+手持收费终端”“咪表+人工辅助”等道路停车收费服务模式,所谓“协同智管停车”模式,就是多方协同发力,挖掘停车资源,然后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停车泊位、停车预约引导、车辆监管、交通执法等智能化管理。 “我们最主要的创新在于,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停车管理的同时,完成了城管、交警等部门的非接触性执法,协同智管,这在全国属于首创。”鄞州智慧停车项目负责人这样解释“协同智管停车”模式。 在鄞州万达商圈,记者现场感受了一回什么叫“协同智管停车”模式。 位于万达广场北侧的后庙路,两侧小区、商铺林立,但是路上的收费泊位,车辆停放井然有序,还有不少空置车位。“这在车位改造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是违停的重点路段。”项目负责人指着设置在高空的摄像头说,“我们现在是与交警、城管部门联动的,通过摄像头为主、巡逻车为辅来监管违停车辆,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实现信息共享,完成非接触式执法。一方面,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减轻了城管、交警部门的执法压力。” 说话间,一辆车顶安装了多个摄像头的白色巡逻车开了过来,这辆巡逻车,管理着周边数百个停车泊位,另外还有更灵活的电动车巡逻配合。 万达周边345个道路停车位的“协同智管”早在2016年10月就开始试点,从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统计数据看,试点期间最明显的变化是道路停车位日均周转率从4.45车次提高到了15车次,大幅提高了公共停车资源的利用率,僵尸车消失了,交通秩序改善,违章停车大幅减少。但问题仍然不少,尽管相关部门通过“摄像头+路面地感+人工巡查”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依然有部分车主心存侥幸,有的未按照准停车型停放车辆,有的索性一直不缴纳停车费。 2018年5月,为彻底解决万达周边区域的停车费“跑滴漏”问题,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使出行政处罚“利剑”——依托智慧停车系统,将监控探头抓拍的现场照片和平台停车计费信息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通过录入交通违法处理系统,对逾期不缴纳停车费的车辆作出每次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 同年,“协同智管停车”模式开始在鄞州推广,首批完成了钟公庙街道1100个道路收费停车位的建设。 “停车过程、支付费用都不需要车主操作,只要安装一个APP就可以自动完成。我们的停车泊位首创了后付费模式,只要停车后7天内缴费都可以,逾期的和车位以外违停的,才会录入交通违法处理系统。”项目负责人介绍。 B 多场景应用 更多停车资源被挖掘利用 “协同智管停车”模式的创新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道路停车泊位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在两年的应用实践中,通过对公共停车场的改造和信息共享,“协同智管停车”模式对于更好挖掘城市停车资源,提高公共停车资源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鄞州都市森林小区外,原本属于物业管理的沿街店铺前的“退红空间”经政府牵头,社区、物业、业委会、技术公司、运营公司联合,实施了改造,统一规划停车位、行车路线、出入口后,也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无感支付、快捷进出收费”,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物业的增收,还改善了周边的停车秩序。像这样的“退红空间”联合改造,已经在鄞州多个小区得到应用。 而科技路临时停车场,则是脏乱差拆迁空地、城市“边角料”的改造样板,采用“绿地+停车场”的模式进行整合利用后,既解决了周边美食城、东论篮球中心、小区居民的停车问题,又通过环境美化改造,在清晨停车场使用率较低的时段,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健身娱乐场所,一举多得。 华泰小学地下停车场除了解决学校员工停车、上学放学家长接送停车外,在白天为部分共享电瓶车提供停放便利,也为周边停车配比较低的楼宇提供包月服务,而夜间,停车场则是以包月模式,解决周边如东湖馨园等小区住户车辆停放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一库多用、资源共享。 而能实现这些,完全得益于“协同智管停车”模式的智能化优点。 项目负责人说:“这在人工管理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但现在我们的模式,不用人值守,可以不停车快速出入场,即可不同场景进行应用,模式完全可以直接复制。大数据分析,则帮助我们实现错峰管理,分时段共享,比如实现医院周边的停车位共享。” C 复制推广 鄞州模式开始走向全国 目前,“协同智管停车”模式已经在鄞州区14300余个停车泊位上得到应用,并开始向各乡镇进行延伸。预计2020年底,这种停车模式将覆盖鄞州全区。 2018年5月,住建部以现场会形式把鄞州“协同智管停车”模式作为“非接触性执法”的样板向全国推广。 下一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部分使用率低下或周边老小区确实存在停车需要的停车泊位,有关单位将利用价格杠杆进行调节,达到供需平衡。 “比如采用限时折扣,设置更合理的错峰停放。这样能更好改善当前的停车结构,真正把城市道路空间释放出来,合理利用空间资源。”鄞州智慧停车项目负责人说,这是他们最近正在推进的一项工作。 边实践边完善,相信未来鄞州的“协同智管停车”模式能够真正成为“有序停车、资源共享、高效运营”的城市停车管理新路子。 记者 戴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