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1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海湾 海带迎丰收

竹排上的海带叠得像小山一般高。记者 张海玉 摄

陈勇凤正忙碌着晾晒海带。

    4月13日,天微微亮,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的码头上,仍是一片寂静。有早起的鸟儿一跃而起,泛起点点涟漪。

    此时,在离码头不远的海面上,海带养殖户郑绍义请来的工人们已经披着星光工作了许久。清明一过,海带进入了繁忙的收割旺季。凌晨2点起床,摸黑到养殖区收割、晾晒海带,这样的生活,每年的四五月,郑绍义和工人们都要经历一次。

    早上7点半,记者登上靠在码头的渔船。谷雨未到,春天的太阳尚温柔,只是清晨的海风有点强劲,吹得渔船左右摇摆。船开了大约半小时,便能望见海面上一排排球状的浮标迎风飘动。浮标围绕的中央,影影绰绰的是竹排上的两个人,正努力将水下的海带甩上竹排。靠得近了,才发现,原来浮标下,有一根根墨绿色的海带。工人用一头镶嵌着铁质的弯钩,把整片的海带勾起来,再用力拉扯,海带就顺势被带到了竹排上。要知道,一根湿海带长约1米,重量在3至5斤,海带与海带之间用麻绳连接,一根麻绳上的海带差不多有150斤,需要耗费大力气才能收割。

    与此同时,在宁海湾铜山岛上,郑绍义的妻子陈勇凤趁着天好,正忙碌着晾晒海带。海带的晾晒要求颇为苛刻,需有连续三个以上的晴天才可以。“下雨不行,吹东风也不行,吹得海带会变黄。所以,这一行也算是靠天吃饭。”陈勇凤和几个工人熟练地将平铺在地上已晾至半干的海带挂到绳子上。放眼望去,整个海岛上,搭起的木桩上晒满了数以万计的海带,铺天盖地的,场面极其壮观。“每根绳子上要挂十几条海带。刚打捞上来的海带很重,拖起来非常费力,我们要等海带干一些才挂到绳子上晾晒。”趁着日出后晒出海带,黄昏时趁着天还没暗再将海带取下,用黑色地布盖牢收拢,预防露水打湿,第二天天晴了再晒出……经过三天左右的曝晒,海带彻底风干,捆扎后就能出售。

    位于象山港尾端的宁海湾风平浪静、水质清澈,非常适合海带养殖。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宁海湾遍布海带,高峰时,海带养殖面积达1万多亩。然而如今,坚持下来的已是寥寥。

    “今年春季光照充足,温度适宜。乐观估计,一个月就能完成海带的收割。”穿梭在海带丛中,阳光太强,陈勇凤眯起了眼睛,但这样的艳阳天却是整个海带季她最期待的天气。强蛟群岛周边,他们有上千亩海带养殖基地,预计今年可收获鲜海带10000余吨。

    郑绍义和妻子并不发愁海带的销路,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的海产品,每年春夏季,上海、宁波等地的经销商都会慕名而来,收购宁海湾海带,这也成为当地渔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上午9点半,满载的竹排远远划来,经过几个小时的劳动,竹排上的海带满满当当,如小山般叠起。岸上的工人们闻声奔来,穿着防水的油裤,帮着船上的工人把新收割的海带卸到岸边。岛上刚晒起的海带被风吹得飒飒作响,小狗欢快地穿梭其下,铜山岛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

    记者 张海玉

    通讯员 徐铭怿 吴立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