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0-04/18/A3/6201102_ds-qianyh_1587127783144_b.jpg) |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 |
3月以来,全国主要城市陆续发布2019年度统计公报,我市以11985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国内地城市第12位,较上年上升3位。更为喜人的是,我市人均GDP达到14.3万元,合2.1万美元。这是我市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标志,同时,作为我市经济产业支柱的制造业,由“亩均论英雄”改革激发的新一轮制造业提质增效,则是我市GDP含金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 每年节约成本上亿元,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2019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44.7万元/亩(年报值)、高居全省第一位;共有20家规上工业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4个重点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名单、占全省的27%、列全省第二位。 在3月15日公布的浙江省“亩均效益”领跑者20强榜单上,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众联合发展(宁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万华”)、得力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等7家企业榜上有名。 浙江土地资源稀缺,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工业用地指标一向紧缺,如何通过精益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亩均效益”,是浙商、甬商的永恒课题。 在上述7家上榜企业中,镇海炼化2019年的亩均工业增加值达到35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42万元,每单位排放的增加值高达1512万元。 成绩的背后,靠的是技术提升改造。 早在2016年7月,镇海炼化的“炼化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就已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宁波万华一方面依靠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提高单位货值,其研发的MDI(生态胶粘剂)生产装备和工艺,投产短短一年就使万华在全球MDI行业的市场份额占了近30%。另一方面,通大数据技术对工厂进行全方位改造,近年来投入约6亿元建起一家智能工厂,从订单处理到物流运输全程智能化,每年可节约运行成本约2亿元。 “最近10年,我们的业务迅速扩展,但公司内部各部门信息孤立、高度分散,如何集中采购、节约成本,满足产品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成为信息化改造的主要原因。”宁波万华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智能工厂建设,公司生产效率、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销售、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突破了企业战略发展瓶颈。 据介绍,在安全生产上,宁波万华通过小神探点巡检系统,将原来的现场手动抄表,升级为自动化数据读取的智能巡检;通过报警监控平台系统建设,员工处理报警由原来的每小时75个下降到每小时20个。生产效率上,原先所有的物料消耗都需人工抄表盘点,如今自动化盘点率在99.5%以上,可以实时计算公司每小时的生产成本。 通过智能化系统,万华产品供应链上的工作人员减少30%,订单计划准确率达到100%,产品质量却不断提高,能源消耗持续下降。以该公司造气装置为例,新系统使水煤浆的浓度从61.7%提升到62.1%以上,氢气的回收率从99.1%提升到99.7%,蒸汽消耗量下降10%,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上亿元。 2019年,宁波万华亩均税收达236万元,亩均增加值533万元,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3%,领跑全省的绿色石化企业。 “向天要地”,创新模式推进工业用地“肥力” 经济学家周其仁曾有这样的表述:像宁波这样的沿海城市,原先是依靠临港工业和块状经济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但到现阶段,出现了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的情况。直接体现就是我市的GDP密度一直不高(GDP密度又称作“地均GDP”,代指每平方公里上的GDP)。 改变相对粗放的用地方式、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是“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初衷目的。但现实问题是,宁波的工业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因此,如何进一步创新模式成为宁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关键点。2019年,来自温州的万洋集团在宁波开启一场关于“亩均产出”的大胆实验,去年在我市开发项目14个,遍布所有区县(市),合计开发土地2459亩,总计开发面积400万平方米。 万洋的思路很简单:通过设计将厂房的承重提高,“向天要地”,容积率甚至超过许多高层住宅。再将原本散落在乡间田野的“低散乱”小微工业企业,按产业链大规模引入自己的园区内,统一盖厂房,统一服务,统一提供环保设施。 在提高“亩均产出”的同时,通过建成出售的工业地产撬动银行授信,再为园区企业提供贷款,随后在园区内引入生活配套,实现持续盈利。 此外,我市还通过信息化大数据的创新模式,对企业的亩产产出进行更加精准的评价。《宁波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数据系统建设推进方案》提出,依托我市“制造强市”大数据平台统一的顶层架构和工作机制,打造集全市工业、服务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于一体的、“一站式登录、一网式服务”的“亩均论英雄”大数据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有近2万家综合评价企业、近500万条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数据全面、准确的“一企一档”。服务业的“亩均论英雄”系统可行性建设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拟统一纳入“制造强市”大数据平台二期建设。 精准奖励 政策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为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宁波各区县(市)充分运用政策创新激发企业自我提升的主动性。 在宁海西店镇小家电创业园,园区推出了“凭本事降租金”的差异租金政策,进一步助推企业提高“亩产”。 园区负责人陈赟介绍,小微企业入驻西店小家电创业园后,园区每年根据入驻企业对全镇经济的贡献值,将租金分为5档。以一楼为例,园区内最高月租金为每平方米16元,最低为12元。小微企业入园后,按年销售额、税收、年出口额、年订单量等指标实行考核,达到相应指标数值的企业可享受最优惠租金,小于相应指标数值的企业需支付相对较高的租金。 不仅是租金有差别,该园区还有免租金的优惠。比如,年税收达每平方米1250元的小微企业,次年租金全免;年销售额达每平方米2.5万元的企业,次年租金全免等。 租金差别化让企业有了迫切创新的动力。宁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落户西店小家电创业园,一开始租了6层厂房,现在已达12层。公司销售总监陈浩林说:“企业形势好,园区减租力度大,我们公司上个月又租了4层、总共7200平方米厂房。” 江北近年来建立了以“正面激励+反向倒逼”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等6项基本指标全覆盖,对规下工业企业实现亩均税收单项指标评价全覆盖,并根据产业导向不断调整优化工业三十强企业评选,引导企业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亩均论英雄”改革成为江北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实现“小区域也要有大作为”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抓手。该区众多企业正紧盯“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挥棒”,加速智能化改造、新动能引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创新政策的激励下,“亩均论英雄”改革正在成为宁波推动城市化进程、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当前,我市正在制订更加科学精准的“亩产”改革支持政策,不久将会印发,继续推动改革再深化。 记者 乐骁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