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谷雨之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0位区县(市)书记同台揽人才

为当地引才工作代言,向全球人才发出真诚邀约

全球人才代表云端连线。

    雨润百谷生万物。从去年开始,每年“谷雨”这一天,都是宁波的人才日,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昨天,第二个人才日在甬江北岸的宁波文创港启动。

    海曙、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奉化、余姚、慈溪、宁海、象山的10位区县(市)委书记第一次以“引才大使”的身份集中露面,为当地引才工作代言,向全球人才发出真诚邀约。

    1

    区县(市)书记为当地引才工作代言

    天一阁月湖、阳明故里、甬江两岸等这些在古时候就熠熠生辉的地方,能够将文脉、商脉保留下来,离不开一代代人才的悉心经营和璀璨思想的浸润。于是,几位书记依托宁波厚重的历史底蕴,发出他们对人才的渴求——

    海曙区委书记褚孟形将推介的地点放在月湖畔的院士林,这里的银杏树是专门为宁波籍院士而种的,宁波籍院士不但为世界科技领域贡献了令人瞩目的中国力量,也为家乡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活力;

    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褚银良则在宁波博物馆向人才邀约,这是个承古开今的地方,鄞州过去的成就是由一批批先贤共同造就的,鄞州未来的辉煌必将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共兴;

    江北区委书记丁晓芳所立足的甬江北岸,曾是宁波工业遗存保留最为集中的地方,一批又一批“宁波帮”从这里闯荡江湖,百年后这里又成为甬江科创大走廊桥头堡,迎来一张张开拓创新的年轻面孔;

    余姚市委书记奚明在推介中则多次提及“阳明故里”。这里是王阳明思想的发源地,舜宇、江丰等全球领先的标杆企业和中意宁波生态园、智能光电小镇、机器人智谷小镇等创新创业的重大平台也在新时代诠释着“知行合一”。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现代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实力的竞争。也正因如此,其他几位书记不约而同地将推介地点放在了各地极具标志性、未来能有大作为的创新平台上——

    镇海区委书记林雅莲提到了镇海新城,这里占地1000亩的“甬江实验室”将于今年启动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建设也在全力推进中;

    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梁群选择了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北仑是中国(宁波)海外工程师大会的承办地,是全国首个“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

    奉化区委书记高浩孟在奉化“复旦科技园”进行推介。奉化近年来针对青创人才引进和“小而美”企业培育,着力建设“3号青创大走廊”,引进北创营、清华启迪等平台;

    慈溪市委书记高庆丰在慈溪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发出邀约。这里是中国青年乐业首选地、浙江县域经济最强市,有着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平台;

    宁海县委书记林坚选择在全球网上招才的活动现场为宁海“拉票”。这里吸引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光机所和高层次人才来合作、创业;

    象山县委书记叶剑鸣在象山科创大厦作引才宣言。这里是象山37°湾科创中心和中国机械研究总院南方中心所在地,自实施“半岛英才海纳”计划以来,形成了“一基地二中心三院所”创业创新平台格局。

    2

    尊才爱才重才的氛围在宁波深入人心

    “我是宁波江北首席人才服务经理人!”

    江北区委书记丁晓芳在推介中,给了自己一个全新的身份。“服务”也是各地书记频繁提及的关键词,比如,褚孟形说的“我们将以最优的政策和服务,诚邀天下英才共创海曙未来”,林雅莲说的“全面构建更有温度的最优人才生态”,高庆丰说的“最懂人才心思的服务生态”等。

    服务,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切实地落在了每一次与人才交谈的殷殷目光中,落在了每一趟揽人才的疾疾脚步里。

    “5天之内4次飞行谈判,宁波的办事效率太高了,这是高铁之外的另一种中国速度。”世界级降温薄膜项目研发团队负责人感慨万分。起初,全国有近30个城市竞争他们的项目,里面并没有宁波。

    趁着项目团队路过宁波之际,宁波、奉化两级领导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遇,用满满的诚意和热忱,想方设法让团队落户奉化。研发团队习惯了全天待命的工作节奏,奉化的主要领导和政府部门也以“全程跟跑”的速度并肩同行,为项目设置了联络专员,提前排障,让项目进展保持在绿灯高速通行状态。4天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天后营业执照落地……仅用一个月,硬是从各地的争抢中夺下了这个世界级项目。

    事实上,自2018年人才工作升级为“一把手”工程以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分别担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各区县(市)委的人才领导小组架构也是如此。

    近年来,到宁波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要人才,从前期的邀请、对接到中期的考察、交流,再到后期的人才服务,我们几乎都能看到各地“一把手”的身影。自上而下的,尊才爱才重才的氛围在宁波深入人心。

    记者 王心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