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宁波一年多,中华鲟胖了长了

它的祖先
曾和恐龙一起生活

“我就静静地看着你”或许是最好的参观方式。 记者 崔引 摄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宁波海洋世界中华鲟养殖技术团队负责人董刚觉得,每个公民的点滴之举就是在为“和谐共生”而努力。比如在围观中华鲟时,不要用手拍打展缸玻璃,“别看中华鲟个头大,却经不起吓,一旦受惊,容易出现撞击同伴或缸体的现象。”他说。

    来宁波一年多,中华鲟胖了长了

    中华鲟来宁波“安家落户”是在2019年1月,时隔一年多,它们长胖了,之前平坦的“肚子”有了弧度;也长了,有几条大的已经长到了2.2米左右,这差不多也是中华鲟在这个展缸环境中“身高”的极限。

    “你看这条叫‘依依’的,鱼如其名,和人特别亲近。每次饲养员下去喂食,它都会绕着打转,有时是讨吃的,有时就是闹着玩。”董刚说。

    在董刚的印象中,“依依”刚来宁波时,持续好几天一直都趴在缸底,不吃不喝,是在饲养员一次又一次“示好”下,它才渐渐“释放天性”。

    “你看那条‘靓靓’一开始压根不愿和饲养员接近。”董刚说,看在它“盘正条顺”的份上,饲养员不仅给它取名“靓靓”,每次下水都会陪它3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

    不过,即便如此,在这些中华鲟中,还是有个别家伙个性实在“高冷”,至今不爱搭理人。“只要它们过得好,不理我们就不理我们呗。”董刚说。

    子虽非鱼,却也可知鱼之乐

    在这些中华鲟中,像“依依”这样出生于2001年的,有个共同的称呼,叫做“子一代”。简单来说,就是野生中华鲟怀卵后由人工繁育的一代。

    中华鲟最长可以活到40岁,是寿命最长的淡水鱼。通常,它在8岁到14岁时就会性成熟。当然,从性成熟到最终实现交配、怀卵、产卵,还有很漫长、曲折的路要走。

    如此一算,包括“依依”在内的“子一代”今年已经19岁,到了生育的黄金年龄。“中华鲟对繁殖场所的要求很高,像这样的展缸环境是无法满足的。”董刚说。

    中华鲟属于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每年10月到11月,它们到长江上游繁殖。幼苗顺江而下,在长江口稍作停留,之后在海中发育,性成熟后游回长江,继续繁殖后代。

    外界环境、水温、水质、溶氧……只有万事俱备,中华鲟才会繁殖。

    “近几年来,科研机构一直在加大中华鲟增殖放游的力度,但至今没有野生中华鲟成功产卵的案例。”董刚说。

    现在整个中华鲟养殖技术团队能做的,就是让它们在宁波生活得更加“快乐”一些。

    对一个普通游客来说,如何判断一条中华鲟是否快乐呢?

    董刚说:“中华鲟性情温顺,平时游得平稳、缓慢,看起来很佛系。通过它的这一行为,我们就能够知道它的心情应该不错。”

    当然,如果运气特别好,也有机会看到它们突然“发力”,冲到水面呼吸后又潜回水底。这可能也是它们做过的最剧烈的运动了。

    “水中大熊猫”受不起惊吓

    在记者采访间隙,有游客带孩子来参观。相比中华鲟展缸附近那些色彩鲜艳的虾,自带萌点的海胆、螃蟹,中华鲟的长相只能用“朴实无华”来形容,很难勾起孩子们的兴趣。

    “我们特地做了宣传片,循环播放,希望能够吸引大家更多关注中华鲟,从而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董刚说。

    中华鲟种群早在1.4亿年前就已存在,曾和恐龙一起生活。穿越漫漫历史长河,恐龙早已绝迹,中华鲟却游弋至今,成了“水中大熊猫”。

    虽然人工繁殖增加了中华鲟的数量,但是受环境等种种因素影响,目前中华鲟野外种群繁殖严重不足,导致野外种群岌岌可危,因此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当初,中华鲟选择在宁波“安家”,除了让游客观赏,还承担着科研任务:通过在半咸水、咸水等不同类型水质中的生存探索,让科研人员对它们的生理变化和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将来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在董刚的印象中,有些游客,尤其是孩子,看到中华鲟一时兴奋,或者觉得它游得慢吞吞,就会拍打展缸玻璃,这样很容易导致中华鲟受惊撞击同伴或缸体。

    “一说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很多人总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之举,同样是在为两者和谐共生做出努力和贡献。”董刚说。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孙劼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