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花香和书香在甬城弥漫。为迎接4·23世界读书日和我市第一个全民读书月,宁波图书馆推出了一期关于书单的专题文章。 文史专家从浩瀚的史料中,挑选出两则关于宁波与书单的故事。110年前,奉化人庄崧甫等创办的上海新学会社以一份教育书单行销全国;94年前,宁波人马裕藻针对青年人必读书的话题,给出了他的推荐书单。 1910年的书单 奉化先贤在上海推出,体现进步的教育理念 第一份书单,要追溯到清宣统二年(1910)。当年的《四明日报》上刊载了数期《蒙小学必读书》。这份书单的开具者是上海新学会社。该社由宁波奉化籍乡绅创办,主要创立者有庄崧甫、江起鲲、孙锵等人。其中,庄崧甫是奉化裘村镇曹村人,41岁主持奉化锦溪书院(后改名龙津学堂)工作。虽然身处清朝末年,但庄崧甫思想进步,推行新学,激励学生接受新事物。1902年,庄崧甫等人在宁波创立新学会社,旋即迁至上海,并陆续出版了很多新学译本和教科书。虽然迁址,新学会社在宁波长期保留门市部,成为甬上主要书店之一。 《四明日报》上的这份书单所列书目均由上海新学会社出版,书单内容设置分为幼稚园、初小学、女校学生和家庭教育四类,反映了清末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已有朴素的分级分类阅读的观念,亦和中国传统的因材施教思想一脉相承。 具体来说,书单中总共列有22部书目。先看家庭教育6本书,分别是:《育儿全书》《幼稚教育法》《幼稚教育教授法》《幼稚识字法》《幼稚学画法》《幼稚园保育法》。这6本书籍不仅重视对孩子的文学、美学教育,同时对家长育儿提出了“归正儿童之恶根性”的新要求,从中透露出培养孩子学技艺本领易、培育正确三观难的道理,因此这6本推荐书在教育理念上是进步的,现在的家长仍能从中受到启发。 书单上还有6部专供女校的用书:《女子家政教科书》《女学修身古诗歌》《家政学教科书》《四明王女史函稿》《女子尺牍教本》《女子历史教本》。值得一提的是,《四明王女史函稿》收录了奉化才女王慕兰的作品。这位王慕兰堪称民国时代的先锋女性,她创办奉化作新女子学堂,一生致力教育40年。在女权思想上,反对女子缠足、主张男女平等。清末民初,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能在110多年前特地为女性推荐书单,这和宁波当时的女子教育不无关系。除了奉化的作新女子学堂,早在1844年英国女传教士就在宁波城内开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中学——甬江女中。民国时期,鄞县女子中学筑舍月湖竹洲,扬名浙东,为一时江浙女校之冠。 此外,书单中还收录了10部初小学堂书籍,分别为修身、历史、地理、博物、造句、论说、尺牍、珠算、笔算、图画等10种启蒙读物。 1926年前的书单 两位民国大家论战下,宁波人给出独到见解 梁启超,维新派代表人物;胡适,新文化运动倡导者。1923年,这两位在中国近代史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家爆发了一场论战,核心正是围绕青年人必读的书是什么。究其缘由,胡适和梁启超在1923年相继发表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和《国学入门书要目及读法》两篇文章。两人所列书单可谓针锋相对,在阅读书目、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上均有差异。其后,两人及各自的支持者展开了一段笔战,思想碰撞还在随后几年不断扩大化,最终导致了1923年-1926年的青年人必读书风波。 风波的高潮在1925年-1926年,民国四大副刊之一的《京报副刊》特地邀请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等78人开列青年必读书单。这次别样的邀请,一时间在全国引爆了热点,顾颉刚、马寅初、林语堂、徐志摩等名流大咖纷纷加入其中。 在这78人之中,有一位便是阿拉宁波人、“北大五马”之一的马裕藻。北大五马,指当时同为北大教师的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马廉五兄弟。至于马裕藻,在他的一生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首倡注音字母和在战时守护北大校产。马裕藻1926年给出的书目分别是《日知录》(顾炎武)、《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孟子字义疏证》(戴震)、《文史通义》(章学诚)、《定盦文集》(龚自珍)、《颜氏学记》(戴望)、《中国历史》(夏曾佑)、《新学伪经考》(康有为)、《史记探源》(崔适)、《检论》(章太炎)。 马裕藻推荐的书籍以中国历史为主,大力推广国学,相对来说偏向传统学术。这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争论,有人提出疑问,诸如为何不先读《史记》却先读《史记探源》,是否有舍本逐末之嫌?对此,马裕藻并未给出解释,这也让后人无从知道。 回顾110年和94年前两份宁波人开出的书单,细细品读推荐书籍,其中涵盖内容之广,学术研究之深,在今人看来都是受益匪浅。从两份书单上,我们能感受到前辈对读书的热爱,这份热爱也会激励今人:多读书,读好书,阅读是一辈子应该坚持的一件事。 记者 朱立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