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0-05/04/A3/6258890_ds-qianyh_1588506641679_b.jpg) |
李化军在工作中 |
因缘际会,这个山东汉子来到宁波。12年时间,他扎根赛克思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名普通的数控操作工,一步步磨砺升级,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交给的各项攻关任务,先后担任数控车床组组长、数控工段长、加工中心工段长,直到壳体分厂厂长助理、研发车间副厂长。这是一个传统制造业里年轻匠人的成长史,也是一个新宁波人在甬城的成长史。 “要么精品,要么废品” 黝黑的皮肤、方方的脸庞,李化军有着山东人的体格,和他交流,你会发现这个男人身上竟也有着浙江人的细腻精密。 每天和只有头发丝十几分之一那么细的工艺设备打交道,用心细如发形容他也不为过。 上个月,公司接到一个订单,要在一个传动设备里制造一个外面看不见的“盲孔”。因为没有内键槽机,同时又担心产品有外泄风险,李化军硬是琢磨了一个星期,自己制造了一把非标刀具,完成了内键槽的加工。“上班在想,下班回到家脑海里也全都是它,天天琢磨,那段时间每天都是黑眼圈,别人看了都在问到底怎么了。” 这样的“难题”,对李化军来说,不过是工作日常。“各种非标件的订单,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有时一个月会遇到十几二十例,我们搞设计制造的,已是家常便饭了。” 液压产品的精度要求都是以“丝”来论,在赛克思公司,这里大多数产品的精度标准只有“一丝两丝”。这里的丝,指的就是头发丝。一根头发,大约是6~7丝。有时,还会遇到最高精度要求是千分之五毫米的产品加工,这对他们技术人员来说,也是极大挑战。 “我们的工作,没有将就。产品质量要么精品,要么就是废品。”说这话,李化军斩钉截铁。作为一名刀具工艺技师,他的技艺在公司内一直名列前茅。2010年4月份,他在壳体分厂对所有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自己摸索、设计、制造了60多种工装夹具,改进了上百个加工工艺,使产品加工效率提高了20%以上,为公司创造了近千万的经济效益,质量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4年底,因公司生产需要,他被调到工艺部,主抓工艺优化和刀具优化。针对车间夹具太多、管理难度大问题,他在工艺优化和刀具优化上下功夫。2015年至今,他改善刀具加工方案21项,效率提升在10%以上,直接为公司节省资金50万以上。开发新刀具和替代进口刀具共17种型号,为公司节约成本在40万左右。 徒弟们眼中的好师傅 今年3月中旬,在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赛克思液压荣获了两项荣誉:浙江省制造业亩均效益领跑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两项大奖。 李化军很骄傲,自己当初选择的赛克思液压公司,如今已是国内细分市场的王者,不仅品种最全,质量也是最好。 在公司里,徒弟们见到李化军,总会恭敬地叫一声“师傅”。27岁的安徽小伙谷雪峰跟了李化军两年,对师傅的高超技艺和责任心无比敬佩。 他说,以前在面对斜面弧度的产品加工时,铣槽刀很容易断裂,一把新刀只能加工七八个产品就报废了。有次他无意对师傅说起这事,没想到过了几天,师傅竟拿出了一把他自制的铣槽刀,“你试试看呢”。小谷一试,发现真的精巧了许多,一把铣槽刀可以加工20个产品,耐磨程度直接翻了一倍多。像小谷这样的徒弟,李化军每年都会带3-5名,现在他们的技术精湛,不仅考取了技师证,也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 记者 滕华/文 记者 崔引/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