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据《宁波晚报》报道,近日,为规范我市养犬管理秩序,根据《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规定,公安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公布了在重点管理区禁养犬名录及大型犬标准,并将于6月1日起实施。据悉,在重点管理区禁养犬共有藏獒、比特斗牛梗、阿根廷杜高狗等27类;重点管理区是指城市、镇的建成区及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其他区域。具体范围由区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夏天传统犬伤高发季即将到来。人们衣着日益单薄、身体裸露部位增多,狗狗的脾气也随着气温见涨,犬伤威胁又如幽灵般徘徊在市民身边。据统计,2018年宁波犬伤门诊的就诊量达12万余人次。本次根据《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出台的在重点管理区禁养犬名录及大型犬标准的细则,对于保障市民免受恶犬伤害,无疑有积极的作用。 可问题是,该规定得到严格执行以后,重点管理区内的禁养犬、大型犬,的确有望得到有效“清理”。但这些犬只很有可能通过买卖、赠送、寄养或遗弃等方式,较多地流入管制相对松懈的非重点管理区域。事实上,正如曾有市民向“宁波民生e点通”反映过的那样:相比于城镇,农村狗患更甚,有的村庄流浪狗、不拴绳的散养狗随处可见,一些工厂大院还养着狼狗、藏獒等烈性犬,且管理上远远不如城镇严格。可见,一旦这些“土狗”与从重点管理区流入的禁养犬、大型犬实现“会师”,非重点管理区域本已“蠢蠢欲动”的狗患很有可能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近年来乡村成为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假日短途出游的首选。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全市乡村旅游点五天共接待游客近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逾1.5亿元。如果重点管理区的养犬问题解决得不错,却放任那些大大小小的家犬野狗在非重点管理区域四处乱跑,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尤其是外来旅游者缺乏起码的安全感,造成那些地方人居旅游环境以及增收创收等方面的“多输”。 因此,在明确“养犬管理条例”细则、强化重点管理区犬类管理力度的同时,非重点管理地区的犬类管理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积极依法探索合乎当地实际的管理措施与方式方法,而不能因为地处非重点管理区域,对狗患问题“见怪不怪”甚至消极放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