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邬艳芬与她的石头画作品。 |
陆游的《闲居自述》中有这样的诗句:“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想来世上爱花人虽多,却也有人独钟情石。 奉化80后妈妈邬艳芬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心人,她对路边随手可捡的石头产生了兴趣,经过一番别出心裁的处理之后,这些普通的石头摇身一变,都成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A 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一眼见到邬艳芬通过微信发来的精美石头画,记者除了感叹美丽,也会暗自猜想“大概只有拥有深厚的美术功底才能画出这斑斓世界吧”,谁知,她的回答却让人大跌眼镜——“我没有学过画画”。 邬艳芬笑着介绍,她是在给孩子报课外兴趣班时,无意间接触到了石头画。三年前,她辞去了工作回家照顾孩子。一开始,她陪着孩子一起学画画。后来,孩子上了学,她便一个人在家里琢磨。“初始,毫无绘画基础的我只能画一些简单的图案,慢慢地开始调颜料,虽然画得比较粗糙,但还是爱不释手。之后,就越来越沉醉其中,画功也进步了一些。”邬艳芬谦虚地说。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照顾家庭之余,画石头画成了邬艳芬最大的乐趣。 “看到石头画的第一眼,我就被这样的作品所吸引,回家后就到处找石头尝试着画起来。”邬艳芬回忆道,“每次去外面旅游,都要找一些适合画画的石头,带回家琢磨。” 她开始进一步了解石头彩绘,知道怎么选石材、选绘画颜料、选图案。“选的石头都是天然的,大小从鸡蛋到巴掌大不等,有的会很粗糙。”邬艳芬回忆道。 她尝试了在一些不同的石头表面作画,最后选择了亚光面的鹅卵石作为绘画石材。上色实施起来也很难,因为石头毕竟和画纸不同,不容易上色,所选的绘画颜料是专业绘画的丙烯颜料,它具有防水、色彩艳丽、不会褪色和脱落的特点。 “有一次在海边,无意间发现了一块非常适合画画的石头,由于太重,只能叫来出租车载回家。”邬艳芬分享了一次难忘的经历。 上周,记者受邀来到邬艳芬的家里一探究竟。走进奉化西坞街道上横村邬艳芬的家,宛如走进石头的世界。江南水乡图、山村隐居图,还有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图,色彩斑斓,栩栩如生,让人啧啧称赞。 “最近宅家里,好好数了一下,加上疫情期间画完的几幅抗疫作品,总共数百幅作品,可以办一个小小的展览了。”邬艳芬告诉记者。 B 石本无心,遇画则灵 邬艳芬的石头画的题材和风格丰富多彩,有山水、动物、人物等。“在石头上作画不同于在画纸上,但仍是一个细致活。比如,画鸟类、动物的时候,羽毛、毛发都是一根根画上去的。”邬艳芬解释道。 对于她的痴迷,家里人一开始不以为然,说石头画“太幼稚”,而且石头又重又不值钱。 邬艳芬告诉记者,她受父亲的影响非常大,从小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奇石怪木有一种特别的情怀。“所幸父亲非常支持我,他觉得石本无心,遇画则灵。只要保持一颗坚持创作的心,便能使石头活起来!”邬艳芬笑着说道,在父亲的支持下,她的技术日益进步,创作的作品也比一开始好了很多。 “父亲以前种植花木,也非常喜欢到野外走走,将一些枯死花木进行加工变成艺术品。废物经过艺术加工后,也是有观赏价值的。”邬艳芬说。 一有空,邬艳芬便来到乡下捡石头,回家清洗。面对清洗好的小石头,邬艳芬静下心来从各个角度反复观察,有时候还会闭上眼睛去与石头进行“心灵感应”,仿佛石头会告诉她应该如何塑造自己。 上百块石头经过邬艳芬之手后,有了新生命,成了让人怜爱的艺术品。有的石头变身为江南山水画,有的石头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陆续有感兴趣的人来找邬艳芬学画石头画。这些人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一般会当作礼物送人,有送闺蜜的,有送女朋友的,也有送老公的。看到朋友每次发来的照片,她的第一感觉就是荣幸,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有时比金钱更能展现自己的价值。邬艳芬还数次被邀请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解石头画创作。 C 希望更多人读懂石头画的美 为了突破自己的画技和思路,邬艳芬在网上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同样对石头画有着热爱和激情的老师画友。她在网上拜师学艺,一学便是3年,基本每天都要对着石头拿捏画笔。 邬艳芬对每个石头都投注了时间、心血和情感,有时开玩笑地说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不舍得送人也不愿意卖,总想着有一天可以让更多人读懂石头画的美。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她在舟山度过了春节。住所附近没有适合画画的石头,便拿瓦片来作画。为了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敬意,她创作了一批赞美医护人员坚韧不拔、逆行而上的作品。在谈及画画的目的时,她说,“疫情居家是让自己沉下心来思考人生、提升自我、扩展爱好的过程。” 当她得知奉化博物馆正在征集疫情相关物件、作品时,她就想着把疫情期间的作品捐赠给奉化博物馆。邬艳芬还有一个理想,就是办一场石头画展,让更多的人看到石头画,认识石头画,她也可以与更多的人交流学习。记者 鲁威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