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堂七房议据照录石碑。 |
看到江北慈城镇正在筹建药商博物馆,并和宁波都市报系联合发起“慈城药商博物馆征集老物件”活动,远在广州的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记者发来微信,说很想把他们保留的敬修堂石碑的故事告诉大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敬业修明”的敬修堂企业文化,更好地发展优秀的中医药产业。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碑,而是老字号药企的契约见证。 敬修堂始创于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慈城人钱澍田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读书,聪慧勤学。在其父母的熏陶下,学习了不少祖传秘方及中药医学。20多岁时他离家前往杭州,开始创业之路。乾隆年间,钱澍田常从杭州贩运丝绸到广州卖,沿途经常帮人看病,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因而名声远扬。 有一次,他用“回春丹”治好了一巨商的儿子,巨商感激他救子之恩,出资助其开办药厂。于是1790年在广东省城太平门外创立了敬修堂。据传,这个名字是深受阳明心学影响的钱澍田在与富商分享心学哲理的时候,灵光一闪而提出的,寓意“敬业修明”,指敬业者,须专心致志从事其业;修明者,须积极进取以精其业。从创始至今,敬修堂始终倡导“敬业修明,广施妙药,普济众生”的经营思想。 敬修堂初时以回春丹、如意膏为主,每颗药丸都经过精心炮制,疗效显著,受到当时民众一致推崇。钱澍田凭回春丹驱病,以白凤丸解女子气虚之疾。 敬修堂还生产各种风湿跌打药,“跌打万花油”就是其中的产品代表,对治疗瘀伤、刀伤、烫伤等疗效卓越。曾有一个追风透骨丸产品,其广告语“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家喻户晓,也使风湿骨痛患者认知了中华老字号敬修堂。 记者曾在采访钱氏后人钱宗保时了解到,1876年,敬修堂就采用了股份制形式,家人不能参与经营,而是聘用有能力的人来管理。 这份难得的契约如今就在广州敬修堂,刻在名为“本堂七房议据照录石碑”上,落款时间是“光绪九年八月”。 广州敬修堂董事长梁基銘告诉记者,1976年秋天,敬修堂为扩大生产场地,决定对位于人民南路太平桥脚的生产楼房(砖木结构)进行重新拆建改造。建筑工人在拆地基时,无意间挖出了一块长约2米、宽约0.5米、背面刻有文字的黑色光滑石板。 碑文上写着:同治6年,钱家后人分作了乾、坤两房,乾房下分金、玉两房,坤房下分仁、义、礼、智、信五房。光绪二年(1876年),各房立下详细而严密的协议,但光绪八年(1882年)农历七月初三,药铺因为旁边的茯苓店油灯失火而受到殃及,将所有房屋的协议毁于一旦。为了复兴旧业以及整顿店规,各房重新共同商议,订下店规7本,各房均存1本,并于光绪九年(1883年)农历八月立碑。 石碑共有条款9条: 1.关于利益的分配;2.关于制约透支行为;3.关于分红方式;4.关于用人;5.关于亏欠的追债;6.关于保存世业;7.关于屋契的保管;8.关于药料的药方的管理;9.关于置办义田。 从石碑的内容和宗旨可以看出,敬修堂的先辈们严谨的管理意识与现代的管理制度不相上下。 记者 陈晓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