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太夫人像 |
|
“镇海李君夫人张氏墓志铭”石盖。 |
|
《李君张太夫人讣》一书。 |
小港李家,是“宁波帮”中发迹最早、财力最雄厚、影响最大、传世时间最长的家族之一。近日,记者在小港李氏家族纪念馆发现,馆内唯一的一尊人物塑像不是家族创始人李也亭,而是一位老妇人——李也亭独子李梅塘的妻子张太夫人。这显然是因为,李氏能够兴旺百年离不开张太夫人的非凡见识。 张太夫人(1843—1918),鄞州人,18岁嫁到李家,是李氏家族最有威望的女性之一。她曾拯救400余名良家子女脱离南洋苦海,慷慨出资赈济灾民,支援抗法战争。 马一浮曾为张太夫人撰写墓志铭 关于张太夫人的史料并不多,现存的大多来自墓志铭。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陈一鸣近日发现,孔夫子旧书网上拍卖了一批晚清宁波大儒陈星庚的手稿,其中正好有《李母张太夫人追颂辞》。 这篇追颂辞披露了张太夫人的身世。文中写道:“太夫人张氏,出吾鄞江东大埠头望族,父有恭以皖商著称,母柴氏。夫人为女时,已饱闻其父服贾贸迁之事,警敏干练,自少已然。长归镇海小浃江李君嘉。夫家既高资,为浙东数郡冠,至李君厥声尤著,夫人佐之,益乃大起……” 根据这段记载,张太夫人娘家为宁波江东大埠头张氏,父亲是皖商,她自小对做生意有所了解,可见张太夫人确实不是寻常女子。 陈一鸣还从《马一浮文集》第六册发现了一篇《镇海李君夫人张氏墓志铭》:“夫人张氏,浙江鄞人。清赠一品封,故候选同知镇海李君讳嘉之元室也。才性淑粹,德仪允塞,齐敏足以应理,含弘足以容众。作配明哲,闲于有家,上豫下辑,内谐外序……” 这篇墓志铭撰写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全文600余字,行文精短流畅。国学大师马一浮为什么在张太夫人死后5年才写这个墓志铭?这说明相关人士请马一浮出手颇费了一番周章。 据考证,出面相邀的是苏浙太湖水利局的莫永贞。莫永贞与李氏家族是旧交,与马一浮也交情深厚,所以择机从中撮合,才有了这篇墓志铭。 《李君张太夫人讣》卖22.8万元 陈一鸣告诉记者:“当年给张太夫人写墓志铭的名人遍及各行各业。这大概是民国的一种风尚,也体现了后人对她的景仰和怀念。” 民国八年(1919年),张太夫人去世后,其子孙延请名流撰书《李君张太夫人讣》,包括题签、遗像、像赞、神诰、诔词、家传,撰书者有吴昌硕、李瑞清、章太炎、伊立勋、高振霄、王家襄、孙洪伊、周震鳞、郑孝胥等人,几乎囊括当时海上遗老和名流。李氏家族的财大气粗,附庸风雅,由此也可见一斑。 记者在网上搜寻到,《李君张太夫人讣》(传记)这一民国旧书,目前已经标价22.8万元。 民国九年(1920年),张太夫人之子李云书、李徵五等又择夫人一生所做的八件善事,请林纾、翁绶琪等名家形诸图画,成《八徽图》,并遍征名人题咏,以为纪念。这八件事分别为“侍栉箴纫”“急智靖变”“遇火整暇”“振廪捍侮”“病榻扶劳”“手援众溺”“创学惠乡”“燃灯照海”。参与题咏者有朱彊邨、王国维、冯煦、褚德彝等人。 《八徽图》所提之事,虽然多为传统道德文化中所标榜的妇德,但其中的“手援众溺”,即张太夫人出资解救被贩运到南洋的苦力之事,显示出这位女性非凡的见识。 另一块墓志铭由陈三立撰郑孝胥书 李氏坤房《荣禄大夫李梅堂(梅塘)墓志铭》《李母张太夫人墓表》以及张太夫人的《八徽图》,如今刻在戚家山街道蛟山公园的养正亭。从墓表上的记载可知,撰文者为江苏句容人王履康,题写者为书法家伊立勋。而在中国港口博物馆的北仑史迹厅,陈列着一块《镇海李君夫人张氏墓志铭》的碑盖,却至今没有发现碑盖下面的墓志铭碑刻。那么这块墓志铭会是什么内容,是谁写的呢? 陈一鸣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两篇墓志史料,一份为《李母张太夫人墓志铭》,由陈三立撰、郑孝胥书:“太夫人张氏,浙江鄞人。父延谦业商,故太夫人习商事。年十八,归镇海候选同知李君嘉。李氏亦以商致高资,而同知君性澹泊,翛然专儒学,一以从兄承父主商业。会沪市撼动,从兄忧成疾,勉出维之,得复振……” 这篇墓志铭收录于《散原精舍文集续编》。查阅《郑孝胥日记》也有记载:“(1922年7月1日)李云书来求书其母墓志铭,文乃陈(三立)伯严所为,多取家传中语。”墓志铭的撰文者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江西修水人,陈宝箴长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晚清民初著名诗人,是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和画家陈衡恪的父亲。 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陈一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