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艺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1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尊南宋石像生 立在农家宅院里

经余姚文物部门勘查,证实为正三品官员墓道遗物,规格较高

▲摆放在农户家里的石像生。

记者 边城雨 摄

    日前,有读者向本报报料,在余姚市三七市镇一个农户家里,摆放着石刻,看起来像是文物。这些石刻为什么会被放置在私人宅院里,它们的价值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石人石马立在农家宅院里

    在余姚三七市镇大霖山村半岙自然村的一农家宅院里,进门就能看到立着两个石人和一匹石马,上面长满了青苔。宅院主人周张康告诉记者,60多年前,他的父辈购买了这里的地基造房子,当时就有这些石像。建房的时候,石像是倒着的,他们就把石像扶正当作摆设,一直就在这个位置,没有移动过。

    这些石像是从哪里来的呢?周张康告诉记者,在他们家后山的竹林里,以前有一座古墓,当地村民一直称之为“罗丞相墓”。“那是一座空坟,很大。石像应该是墓前的摆设,后来不知为什么被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据文保专家介绍,古代帝王和达官贵人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翁仲”。这种做法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沿用不衰。据此,周张康家的石像也就是石像生了。

    记者观察了一下,周张康家这两个石人像南北相对而立,间隔距离5米多,石人肩宽1.1米,高2.6米,身上佩剑长1.3米,雕工精美,神情栩栩如生。朝北的那尊石人旁边,还有一匹石马,马头高1.4米,马身高0.75米,体长1.6米,宽0.5米。周张康说,原先石马有两个,另一个在文革时期被破坏,只剩下马头,后来马头也被人盗走了。

    周张康说,曾有人打过那些石像生的主意。“好多年前,就有人问我卖不卖,单是那个马头,开价600元。我说不卖。但过了一段时间,那个马头不见了,不知被谁偷走了。从那以后,我就小心了,仔细保管起来,怕剩下的石像生再被偷走。还有人想出高价买,也被我拒绝了。”

    为南宋时期文物,将加强保护

    对于放置在私家宅院的这些石人石马,记者就此询问了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孙栋苗,据他介绍,2007年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大霖山古墓的石像生就已经发现了,当时还做了记录。因为考虑到石刻的保护环境,就没有移动。

    据文物普查资料记载:余姚三七市镇发现两尊石人、一匹石马,经考证,确认为南宋时期文物,系南宋正三品文官罗仲舒的陪葬品。在距石人百米开外的地方有一墓地,坐落在半岙大坪茶叶山,墓穴和墓碑已毁。村民传说,墓主人为南宋一位姓罗的官员。当时南山、北山各有18处墓葬,规模较大,坟砖呈扇形。1972年,该村四岙也发现石人两个、石马两匹,但均已被毁。经勘查考证,证实墓主人为南宋三品官员罗仲舒。

    史料记载,罗仲舒(1156-1229),字宗之,学者称罗江先生,慈溪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官至宗正少卿、直显谟阁,加金紫光禄大夫。《慈溪县志》说:“宗正少卿罗仲舒墓,县西三十里剡岙。”半岙亦称剡岙,距慈溪县署慈城15公里左右。史载与地望及民间传说相合,此石人、石马应为罗仲舒墓道之神物。

    相关资料还显示,石人是从院内天井中挖出来的,为文革时期埋入。

    孙栋苗还表示,古代墓葬保护的一般做法都是采取原址保护,因为如果这些文物离开了原来的地域区域和历史环境,其价值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这个墓应该是南宋时期、比较高等级的一个官员的墓。我们主要从墓葬的规模和墓前石像生来判断,规格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缺少考古学的资料来支持当地的说法。”

    文保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接下去,他们会对这些石刻建立保护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第一,要加强日常巡查;第二,要有保护机制,比如说会考虑跟周边的百姓或这户人家沟通,聘请他们当业余文保员,来加强日常的保护管理力度;第三,要建立日常的监测体系,来判断石像生有没有变化,及时采取技术措施,减缓它的损毁程度。”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徐宇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