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张落雁) 昨天上午,慈城新地标大东门下风云汇聚,一场名为“古城复兴在浙出发”的主题活动在此举行。国内文旅专家学者、全省26个古城代表与亲历慈城古县城开发保护的建设者和慈城居民齐聚城墙根,见证了全省“千年古城”的复兴计划。 古城既是历史的记忆,也是文化的表征,更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载体和资源。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力争将古城打造成展示浙江文化的“重要窗口”,让古城建设成为展示浙江成就的“示范样板”。此次活动上,全省26个古城的代表在慈城见证了《古城复兴·在浙出发》倡议书的发布。 26个古城中,活动东道主慈城备受瞩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这样评价:“慈城作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型代表,仍保留着完整形态,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少见。古城内文化古迹分布密集,传统民居群落保存完好,都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古城复兴,项目先行。前阶段江北区、镇两级全力以赴,抓招商、创平台,争来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长阳实业、宁波恒帅、宁波富来、吉星医疗、格劳博机器人、美生医疗等6个项目代表上台与慈城签订投资协议,总投资约27亿元。其中长阳实业项目将专注尖端新材料研发和应用,通过长阳研究院建设,约定5年内新增投资不低于15亿元,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贡献税收4000万元以上。 包括港中旅、修思文旅、祺影文化、滋晨文化、慈云酒店、念兮勿舍在内的6个总投资约2.3亿元的文旅项目也同日签约。其中,港中旅的隐庐项目紧邻慈湖湖畔,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000万元,将成为慈城古县城又一高端住宿品牌。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博导张兆安表示,慈城需要明确“复兴什么”和“如何复兴”的问题。他认为,需要首先把慈城文化资源梳理出来形成体系,比如慈孝文化、药商文化、耕读文化、建筑文化四大块;另外要把文化载体构建出来,如形成群落式的名人故居。至于“怎么复兴”,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广模式的改变等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