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目前,宁波正以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水准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崇高荣誉,其创建工作也事关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在市文明办最近组织的一次综合检查中发现的不少城中村、农贸市场及周边问题,以及城乡接合部、建筑工地、老旧小区、交通秩序等存在的短板,哪一个不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突击整改很有必要,多数市民也愿意配合、乐意参与。但如果“雷厉风行”过后,精细化治理没有及时跟进,“立竿见影”之后往往会慢慢恢复“一地鸡毛”,这样的教训我们见过不少。因此,在创建“六连冠”过程中,绣花功夫般的精细治理不可或缺。 乱停车是城市治理中面临的老大难。这其中,有市民文明素养的原因,有汽车保有量与停车资源不匹配的“硬伤”,也有相关管理跟不上趟的“软肋”。常规的治理手段,有“经济杠杆”,即采用提高收费或罚款的方式,引导市民合理、规范地停车。比如路边泊车位比停车场收费高,就是为了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的杠杆,让其有效流转起来;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小区物业的举措更“硬核”——根据《居民公约》车辆违停直接上锁!虽然这样做有一定的效果,但高收费的杠杆与“硬核”举措能否长期有效地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却仍然存疑。拿金色水岸小区来说,该小区二期1200多户家庭,有1800多辆车,但地下车位只有837个,地面车位仅166个。以前不光小区主干道两侧停满车辆,部分车辆甚至直接开上了人行道。推出直接锁车的“硬核”措施后,乱停车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目前最多只用两三把车锁足够了。可那些停不下的车辆停到哪里去了?小区内乱停车问题的解决是否建立在其他地方乱停车的基础之上?如果不通过整合单位、社区、个人的闲置停车资源用于“潮汐停车”等精细化治理的方式,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就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走不出老大难的治理困境。 犬只管理也是如此。近日,根据《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出台的在重点管理区禁养犬名录及大型犬标准的细则,是管理精细化的体现,值得点赞。但仍然有继续“细化”的空间。比如“一户限养一只犬”的规定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多养的犬只自行处理”,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短时间为多养的犬只找到好归宿并不容易,如果缺乏一个配套的“犬只收容机构”,那些犬只很可能通过买卖、赠送、寄养等方式,较多地流入管制相对松懈的非重点管理区域,也有可能直接遗弃成为流浪犬。这样一来,岂不是给本就并不容易的犬只管理工作雪上加霜? 在前期抗疫和复工复产工作中,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精细化治理的手段功不可没。创建工作也是如此。谁不想生活在一个文明精致的城市?“六连冠”显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定位应该是“N连冠”。因此,用精细治理来巩固、拓展每一项创建工作成果,让更多的市民在创建过程中有持续而长久的获得感,应该成为创建工作的核心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