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化区档案馆里馆藏的五份婚嫁贴书。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我们宁波,历史上各地婚俗虽小有差异,但旧时凡婚事讲究“六礼”,即:问名、纳采、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仅普通的婚俗就包括了媒妁、订婚、贺礼、搬嫁妆、相亲、迎娶、拜堂、喜宴、回门、望担、满月盘等十多道程序。 5月20日,被赋予了“网络情人节”的特殊寓意,所以奉化区档案馆也想选这一天,来晒晒他们的特殊馆藏——婚嫁贴书。 婚嫁贴书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周礼》中就有管理婚姻事务的“媒氏”负责颁发婚嫁贴书的记载。旧时婚嫁贴书按照男左女右的格式书写,男方分为:拜书、媒书、团书、礼书、奠书、头书,而女方则称为“投书”。婚嫁贴书是婚姻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档案材料。贴书不仅是男女双方达成婚姻关系的凭证,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段、不同地域民间婚俗的沿革。 旧时的婚姻中,婚嫁贴书一般都由族中辈分最高者来负责起草,寄语对方族中辈分的最高者,以显示对对方的尊敬。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颁布,这种婚嫁贴书就逐渐停止了使用,但在少数地方还沿袭这个习俗。 在奉化区档案馆里有五份不同时代的婚嫁贴书,其中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年(1891年)12月间的婚嫁贴书,距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了。 该婚书正文纸长80.5㎝,宽25.5㎝,共分两层,上层红纸小楷书写正文,另有黄色纸衬底,共113个字,无标点。 婚嫁贴书正文按压成四折,封面上书“全福”二字,下有两只鸳鸯戏水,再有自右向左写有“和合如意”四字,下面画有童男童女。外壳为红色的,长24.2㎝×15.7㎝,正面书写“全福”两个黑字,外壳上半部分影印着篆体的“双囍”,下半部分为龙凤呈祥的图样。从婚嫁贴书的书写格式来看,这应该是一份女方给男方的婚书。 奉化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婚嫁贴书见证了宁波当地婚姻习俗的变迁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也展现了婚姻各方之间、婚姻各方与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国家法律之间的真实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在其他史料中难以具体和系统描绘及领悟的。这五份各异的婚嫁贴书对于研究奉化、宁波以及浙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习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 戴晓燕 通讯员 许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