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林冲买刀,是促成林冲人生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重要情节。 小说第七回写道,那天林冲同鲁智深两人正在街上闲逛,走到阅武坊巷口的时候,只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身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正站在街上卖刀,口里自言自语地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 林冲见了并不理会,只顾和鲁智深说着话走。那个大汉就跟在林冲背后,说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 但是,林冲仍然没有搭理那个大汉,只顾和鲁智深边走边聊,用小说的原话说是两人“说得入港”。于是,那个大汉又跟在林冲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 林冲听那个大汉这样说话,就回头看了他一眼。这一看不打紧,只见那个大汉“飕”的一声,就把那口宝刀掣了出来,明晃晃地夺人眼目。林冲见了不觉眼睛一亮,就对那个大汉说道:“将来看。”将刀拿在手里,同鲁智深看了,不禁大吃了一惊,失口说道:“好刀!你要卖几钱?” 那么,林冲为什么要买这把宝刀呢? 对林冲买刀的动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说林冲买刀是为了准备向高俅行贿的,有说林冲买刀是为了要同高俅比刀的,也有说林冲买刀是为了想杀高俅的。说法不一,莫衷一是。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不符合小说原著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林冲买刀是为了向高俅行贿的说法。 这种观点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好像有点符合林冲那时正与高衙内之间有矛盾的焦虑心态。但其实,这只是作如此猜想者的一厢情愿而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己之心度他人之意罢了。 因为,我们从林冲听得高俅要他拿刀前去比看时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林冲丝毫没有要向高俅行贿的意思。小说写道,林冲买了宝刀之后的第二天,就有两个承局前来林冲家里,请林冲去高太尉府里比刀,说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了说道:“又是甚么多口的报知了。” 从小说的这段描写可以看出,那林冲言语间所流露出来的,分明是满满的买了宝刀后的得意之色,以及承蒙高太尉召见的欣喜之情。一点也没有要向高俅买刀行贿,博取高俅欢心的意味。 所以,金圣叹在林冲所说的“又是甚么多口的报知了”这句话下,引用朱熹的话批道:“朱子曰: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金老先生实在是批得在理。 其次,我们再来看林冲买刀是为了要同高俅比刀的说法。 持这种观点的人,似乎也可以在小说中找到相关的佐证。小说写道,林冲买了宝刀之后非常高兴,把那口宝刀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喝彩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 但林冲之所以会说“慢慢和他比试”这样的话,其实只是林冲买了宝刀之后欣喜心情的自然流露。因为,爱刀如命的林冲,之前曾几次三番想借看高俅的宝刀,但是始终没能如愿。现在,他自己终于也买了口好刀,所以就非常期待,能借同高俅比刀的机会,来见识一下高俅那口宝刀的庐山真面目。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林冲买刀是为了想杀高俅的说法。 这种说法更是离奇,根本就站不住脚。因为林冲那个时候压根就没有想杀高俅的丁点想法。 一是,林冲非常惧怕高俅,处处隐忍,生怕自己得罪了高太尉。这我们只要看一看林冲处理高衙内调戏林娘子的方法,就能明白林冲的心思了。 高衙内第一次调戏林娘子,是在岳庙。但是,原本怒火冲天的林冲,发现调戏自己娘子的人竟然是高衙内的时候,那林冲却先自手软了,只是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连句骂语都没有。 高衙内第二次调戏林娘子,是在陆谦家里。林冲心急火燎地跑到陆谦家里救娘子。但是他到了楼梯口,却并不是一脚踹开门冲将进去,而只是立在胡梯上,叫娘子开门。等得那高衙内跳墙逃走了,林冲才上楼去,一口气把陆谦的家打了个粉碎。 那么,林冲为什么这么惧怕高衙内呢?因为,高衙内的身后站着个林冲的顶头上司高俅。 高衙内第一次调戏林娘子后,林冲曾与鲁智深说过这样一段话:“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不怕官,只怕管”,这就是林冲当时真实的内心世界。 还是高衙内的跟班富安明白事理。富安是这样对高衙内说的:“衙内怕林冲是个好汉,不敢欺他,这个无伤。他现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轻则便刺配了他,重则害了他性命。” 所以,对于高俅,他林冲是怕还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胆量敢去刺杀高俅? 二是,退一万步讲,如果林冲真的想要杀高俅,那么,他作为一个在高俅帐下听使唤的教头,常常在高俅那儿“大请大受”的,又何必要花一千贯钱的大价钱,去买口宝刀来杀高俅呢? 什么刀不好杀高俅?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看看林冲买了宝刀之后的那份高兴劲,他像个买了口宝刀,要去杀人的模样吗? 三是,再看后来,林冲即使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牢城,但也只是怪自己命运不济而已。“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言语间,林冲是处处为高俅父子开脱的。 对林冲所写的那封休书,金圣叹是这样评价的:“句句出脱衙内。”金圣叹的评价,是符合小说实际的。 不过,一定要说林冲恨高俅,那也是实情。 小说第十九回,林冲对吴用就说过这样的话:“若说高俅这贼陷害一节,但提起,毛发植立!” 小说第五十二回,林冲骂高廉道:“你这个害民强盗,我早晚杀到京师,把你那厮欺君贼臣高俅,碎尸万段,方是愿足。” 但是,林冲之所以会讲的这些话,其实只是过过口头瘾,发泄发泄心中的怨气而已。林冲的内心深处,还是十分惧怕高俅的。所以,后来高俅被俘到了梁山,林冲最多也只是怒目而视,最后还不是同高俅把酒言欢了? 小说第八十回这样写道:“当日筵会,甚是整齐;大小头领,轮番把盏,殷勤相劝。高太尉大醉。”这“轮番把盏,殷勤相劝”的大小头领中,不也有林冲的身影? 既然林冲买刀既不是为了向高俅行贿,也不是要同高俅比刀,更不是为了要杀高俅,那么,林冲为什么又要花一千贯钱的大价钱,去买那口宝刀呢? 林冲买刀的动机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刀。这也是陆谦陷害林冲的连环计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小说第七回这样写道:“林冲把这口刀翻来复去看了一回,喝采道:‘端的好把刀!’” “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刀。” 白天看了不够,当晚又不落手地看了一晚上。第二天未等天明,又迫不及待地去看刀。字里行间,满溢的是林冲对这口宝刀的喜爱之情。 难怪金圣叹要这样评价林冲的爱刀之切:“此文凡两段,一段五句,在林冲口中写出爱刀;一段三句,在林冲身上写出爱刀。” 而和林冲关系最要好的陆谦,也正是深知林冲爱刀、识刀的这一喜好,才给高俅定出了那条以宝刀为媒介,先卖宝刀引林冲上钩,再杀林冲让衙内如愿的连环毒计。 小说第七回,是这样写高俅定计害林冲的。 高俅问陆虞候道:“我这小衙内的事,你两个有甚计较?救得我孩儿好了时,我自抬举你二人。” 陆虞候向前禀道:“恩相在上,只除如此如此使得。” 高俅见说了,喝彩道:“好计!你两个明日便与我行。”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条大汉在东京街头卖刀的场景。 对此,袁无涯本有句眉批,批得很到位:“只因陆虞候与林冲相好,晓得林冲心性,故有如何巧计。” 于是,林冲的命运,就在这宝刀出现的一瞬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