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不文明现象 要勇于依法“碰硬”

    戴先任

    乱丢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废弃物;从楼上往下抛掷物品;随意倾倒生活垃圾,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从今年6月1日起,在北京,29项不文明行为开始受到法律限制,不文明行为的当事人也会受到处罚。6月2日新华社

    今年4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这是北京首次立法治理不文明行为。条例对29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限制。这些不文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都较为常见。比如抽烟、随地吐痰、插队抢座……涵盖了公共卫生、公共场所秩序、交通出行、社区生活、旅游、网络电信等诸多领域。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也从法制层面对多种不文明行为作出了“硬约束”。

    对于不文明行为,一直以来更多强调文明自觉,却缺少刚性约束。这是把不文明行为简单当成了道德问题、素质问题,而忽视了不文明行为对其他人、对公共秩序甚至公共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让对不文明现象的治理容易陷入“绵软无力”的状态,得不到“强力整治”的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人,也就容易变得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其实一些不文明行为不仅仅是不文明的,而且是一种侵权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对此就要通过硬性措施、刚性规定予以制约。让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付出违规成本、违法成本,才能给不文明行为戴上“紧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让不文明的人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要给不文明行为划定不容踩踏的红线与雷区,要真正打疼不文明的人,要让不文明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才可能真正叫停不文明行为。

    不文明的人可能受到“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条例提出对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等文明行为信息进行记录,以此激励人们争做文明行为表率……北京的这些规定,将有助于鼓励与激励善行,抑制不文明现象。

    “首善之区”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要营造良好社会文明风尚,对不文明行为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要能敢于“动真碰硬”,要挥出法治的“硬拳”,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对不文明现象实行社会共治,才能有效遏制不文明现象,提升公民整体文明素养,提升全社会文明水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