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中医药文化底蕴

打造海曙中医药 事业与产业发展新格局

海曙区中医医院新址效果图

药皇殿全景

    海曙区的中医药发展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位于海曙区的药行街曾是宁波市繁华的中药一条街,是宁波历史文化地标之一,涌现了董氏儿科、宋氏妇科等为代表的中医专科技术和特色疗法,惠及千千万万老百姓,丰富了海曙中医医疗资源,促进了海曙中医药产业的长效发展,也彰显了海曙传统中医深厚的历史底蕴。

    全面完善海曙区

    中医药工作服务体系

    症、肢体残疾、颈腰椎病等各类骨科疾病康复,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口碑。

    三是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当前,海曙区公立医疗机构共有国家级基层名中医指导老师1名,省级基层名中医2名,市级基层名中医1名,市级中青年名中医1名,区级名中医10名,新增2人被列入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计划。海曙区设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黄志强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叶芹传承工作室、李宗伟劳模工作室3个传承基地,设立宁波陆氏正骨中心(宁波陆氏伤科文化传承基地),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技术骨干选拔参加市级及以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2人被列入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6人完成第二批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为期三年的跟师学习任务。以区中医医院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龙头,全面普及中医适宜技术。

    四是弘扬传统中医药特色项目。全区当前已有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十项,其中“董氏儿科”为国家级非遗,“寿全斋中药文化”为省级非遗,“宋氏妇科”“张氏中医内科”“瘄科中医”“陆氏伤科”为市级非遗,“范氏中医内科”“冯存仁堂中药文化”“陈氏蛇伤科”“四明大药房医药文化”为区级非遗。

    近年来,海曙区围绕“健康海曙”建设目标,以完善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夯实中医药“三名”工程建设及传承创新中医传统品牌专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一是夯实中医药服务基础。成立于1957年的区中医医院迁(扩)建项目顺利进行,新址位于丽园南路气象路交叉口,占地面积7.65亩,总建筑面积约18970㎡,项目总投资1.16亿元,参照二级中医医院等级为建设标准,持续推进中医特色诊疗和优势病种建设,补齐医技科室等短板,使新院科室设置更齐全、人员结构更合理、服务功能更完善、中医药特色更突出。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层中医馆全部完成“提档升级”改造,100%的基层医疗机构建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7家获评宁波市五星级中医门诊。

    二是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领域。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全区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成员,成立中医“治未病”专科联盟,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两类试点病种已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推广实施。同时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社区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定社区重点人群以及社区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18个,对重点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开展中风后遗

    着力推进海曙区

    中医药事业和产业

    高质量发展

    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优化基层窗口服务、便民惠民等工作,力争实现智慧中医“零排队”“少跑腿”。继续推进区中医体系医联体建设,鼓励偏远乡镇卫生院与区中医医院结对共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上联下沉”,弥补辖区中医药工作短板。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务。

    四是推进中医药人才传承教育培养。做好市级以上名中医为重点的各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扩大区域名中医影响力。继续开展名医、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着力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继续组织中医药专技人员开展“六个一”活动,提升中医药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积极组织区内中医药技术骨干参加国家、省、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选拔,鼓励支持“西学中”培训,不断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五是促进岐黄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以药行街等历史街区为重点,打造融中医服务、中药贸易、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街区。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打造中医药文化中心。挖掘起源于海曙的中医传统,加强董氏儿科、宋氏妇科、陆氏伤科、张氏内科等区级及以上非遗经验的传承、保护与宣传,进一步做好民间中医诊疗技术的整理、筛选和应用。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和中医药健康文化“六进”活动,弘扬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长效机制,努力让辖区内的名医名家、名优中药、适宜技术家喻户晓,让广大医务人员更加坚定中医药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与实惠。

    赵璐 王燚

    2020年,海曙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立起与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全面建成“中医药强区”的目标。

    一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协同作用。总结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成功经验,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重大疫情中中医药针对人群防治和早期介入的治疗机制,健全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等理论,及时推出中药预防和治疗方案,继续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

    二是构建高水平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以区中医“治未病”联盟为切入点,选取1-2个有条件的服务站、村卫生室建立“治未病”示范点,由区中医医院带头引领,指导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实践中医“治未病”的有效途径和模式,通过探索实施“治未病”与家庭医生签约绑定,与高山巡回卫生健康服务模式相融合,探索中西医结合的管理路径等手段,真正将“治未病”从理念转化为实践。

    三是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做好中医医疗服务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