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遗留20余年的凉棚拆了。 |
本报讯(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范光明 张舟琼) “防疫期间,你帮我们,现在轮到我帮你们了!我搭的凉棚,今天回去就拆除!”6月4日下午,鄞州区明楼街道明北小区居民殷师傅特意找到社区党委书记徐志勇,愿意自行拆除家门口的凉棚。 这个凉棚在小区空地遗留20余年,原本是居民纳凉的地方,逐渐演变成杂物间,成了小区的“老大难”问题。6月5日上午,殷师傅在小区物业的帮助下,终于将凉棚拆除了。 明北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殷师傅今年63岁,是小区的老居民。 在小区275弄楼道门前空地,有个格格不入的“硬核”凉棚,这是殷师傅自行搭建的。原本,他出于一片好意,希望给小区居民找一个纳凉的地方。凉棚有15平方米左右,占用了部分绿地。简易的钢结构,两边挂起葡萄藤,凉棚下摆放着很多桌椅等生活用品,烟火气十足。 每天傍晚,附近楼道的居民都会下楼纳凉聊天。有人拿来了自家椅子,有人拎来一壶茶,来纳凉的居民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凉棚有三十几把椅子。人多了,杂物就越来越多,昔日的凉棚渐渐堆成了杂物间。前阵子,殷师傅还挂上了遮阳篷布,更让社区工作人员哭笑不得。 说起来,凉棚已经遗留20余年了,每年环境整治时,社区工作人员都会上门劝说,让殷师傅拆除,但他却“扛”了20余年,几任社区书记都束手无策。 今年5月份开始,小区开始集中环境整治,从清理垃圾到清爽楼道,每个工作人员都开启了连轴转模式。 徐志勇在明北社区工作5年,防疫期间从社区主任火线提拔为社区书记。在居民心里,他是个事事亲力亲为的书记。防疫期间,他每天早出晚归,带头站岗。这些,殷师傅都看在眼里。 忙完疫情防控,他又投身文明创建。老小区的环境整治,脏乱差的死角很多,殷师傅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这个遗留20年的凉棚,始终是徐志勇的一块心病。“很多人都劝过,都吃了闭门羹,能不能说动他,我心里真没底。” 要拆除凉棚,徐志勇想到的第一招是让乘凉的居民自行解散。考虑到居民有乘凉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在附近的空地安放了统一购置的木凳。 “大家要乘凉聊天,可以走几步路,那里有凳子!”每次在小区碰到老人,徐志勇都会唠叨几句。慢慢地,大家被说动了,从凉棚搬走了自家的椅子。 人群散了,如何说动殷师傅把凉棚拆了? 没想到,这一次,殷师傅却主动找上门:“徐书记,你说啥时候拆除,我就啥时候拆!” 这句话让徐志勇喜出望外。考虑到拆除凉棚有安全隐患,他特意找来物业工作人员帮忙。殷师傅在一边搭把手,还自行把葡萄藤剪了。 “硬扛”了20余年,为什么这次殷师傅愿意自行拆除?小区很多居民都调侃:这是徐书记的“魅力”。 采访中,殷师傅说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防疫期间,徐书记一直在帮我们;现在轮到我们帮他了。文明城市创建,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不能拖后腿!” 事后,殷师傅和记者说起了心里话。“每天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捡垃圾,清理楼道,都是为小区居民好。我想通了,我自己搭建的凉棚自己来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