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城大耐堂

立于门口的省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大耐堂全景

    大耐堂系向宅的厅堂,位于慈城镇三民路西口(原三民路5号),根据我国古建筑研究的权威专家、复旦大学陈从周教授的考察,认定为明前的建筑,甚至可能是宋代的建筑。

    大耐堂坐北朝南,是一座单檐硬山式三开间、穿斗架的木结构建筑。三开间通面宽13.87米,进深15.54米,连东厢房总面积368平方米,堂顶高7米以上,中柱通顶;整个建筑高大雄伟,用料硕大,柱头等装有斗拱,梁榫间有雕花的驼峰,透雕花纹、云纹;柱础分鼓式和榫形两种,明显高于明清的柱础,廊柱面榫外翘三十余公分,雕刻成“云头状”。其突出的营造建制,在慈城众多的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既充分体现了唐宋建筑的风格,也标志了当时房屋主人的崇高地位和特殊身份。

    大耐堂的由来

    向家宗谱引《宋史·向敏中传》:天下向氏尊为祖,以为荣的向敏中,字常之,在宋真宗时期两次为相长达10年。其中一次,是在天禧元年(1017),向敏中加官吏部尚书,升任右仆射(右宰相)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宋史·向敏中传》:“天禧初,加吏部尚书,又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任命下达这一日,宋真宗对翰林学士李宗谔说:“自我即位,未尝任命人为仆射,今向敏中得到这样特殊的任命,应该高兴死了,他家的贺客一定很多,你前去看看,但你千万别说是我的意思。”(是日翰林学士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意朕意也。”)

    李宗谔即遵命前往,到后发现,向家门前冷落,家里安静得出奇。原来,向敏中谢绝了一切客人。(宗谔即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李宗谔与向敏中一同进入向府,在向向敏中道贺的过程中,他只是一再地唯唯诺诺地谦退礼让,自始至终没有表露出一句反映内衷心情的话。(宗谔与其亲往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勋得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总唯唯,卒无一言。)

    李宗谔退出后,派人问向宅厨房中人,今天有否设宴请亲朋好友?厨房中人答,厨房里没有多备食物,压根就没有准备请客人。原来,向敏中并没设宴请任何一位亲戚来宾。(既退,使人问疱中,今日有亲宾宴否?亦无一人。)

    第二天,李宗谔把在向敏中家中见到的全部情况,如实地禀报了宋真宗,宋真宗大为感叹地说:“向敏中大耐官职”。(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耐”者,忍耐也;“耐”者能耐也。意思是说,向敏中有极大的忍耐性,在提拔任用重要高位官职面前,始终保持着谦卑礼让的态度,能大忍耐者必有大能耐,向敏中经得起考验,可授“大耐官职”。皇帝圣口,一锤定音。为此,向敏中的后人,就把堂号命名为“大耐堂”或“耐职堂”。

    往昔显赫的向氏

    向敏中性情淳厚,平易近人,足智多谋,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政绩卓著,于天禧3年(1019),荣升为左仆射(左宰相)昭文大学士。他德行高尚,时人都敬重他,宋真宗对他更是器重,称赞说:“向敏中淳厚恭谨,温和善良。”第二年,向敏中去世,享年72岁。宋真宗亲自前去吊唁,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宋真宗还停朝3天,追赠向敏中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简”。故向敏中后裔中,有以“文简”作为堂号的,是为“文简堂”。

    向敏中从政40年,居大位30年,在宋真宗时期两次为相长达10年。他所代表的向氏隆昌兴盛,声名远扬,奠定了“大耐官职”的基础。宋真宗把宋太祖赵匡胤的曾孙女万年郡主嫁给向敏中的小儿子向传范做妻子,使向氏家族开始了与赵宗皇室的联姻,第一次有了皇亲国戚的背景。

    宋史说,向敏中有5个儿子、3个女儿,其第三儿子向传亮的儿子向经有一个女儿名叫向益,或称“向益姑”,有的说叫“妙英”,即向敏中的曾孙女。她“自幼博览群书,广知韬略”,是个了不起的人。治平3年(1066),颍王赵顼选妃,向益姑当上王妃。次年,宋英宗驾崩,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向益姑成为皇后。宋神宗在立太子一事上,一直犹豫不决。向益姑认为非其所出的第六子安郡王赵煦贤达,于是赵煦成为太子。

    元丰8年(1085),宋神宗驾崩,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尊向益姑为皇太后。元符3年(1100),宋哲宗突然驾崩,但他没有子嗣。谁来继承皇位呢?大家都知道,古代宫廷争夺皇位的斗争是非常激烈而又残酷的。关键时刻,向益姑坚毅果断,迎立端王赵佶,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即位后,请求向益姑“垂帘听政”,被坚拒。宋徽宗泣拜坚请,但考虑到时值国家危急关头,遂母仪天下,临朝听政。(徽宗立,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后以长君辞。帝泣拜,移时乃听。)但一旦当徽宗亲政时,母仪三朝的向益姑毅然决然及时引退而不恋朝政,正如徽宗评价:“退抑谦逊之盛德,可为万世法。”据传向益姑引退后一直居住在大耐堂东翼的屋舍里,其丰功懿范名留史册。于是这位精通书画、创立“瘦金体”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亲自为向宅题写了“大耐堂”匾。从宋真宗(1017)圣口“向敏中大耐官职”,至宋徽宗(1100)御笔“大耐堂”匾,使向家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高门大户。

    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向太后去世,宋徽宗追念不已,因后族多次追封向氏家族,赠向敏中为燕王,向传亮为周王,向经为吴王。向敏中的其余孙子向绎、向绛,都官太子中书。向氏成了名震甬东的名阀。

    阀者,指有权势有特殊支配地位的人物或集团。大耐堂的大门口,高高的门槛、旗杆石、硕大的抱鼓石(擂鼓石),以及门楣上题有龙飞凤舞“甬东名阀”四字的巨匾额,无不在默默地诉说着向氏往昔显赫崇高的地位。惜在“文革”中,这一切连同大耐堂中的御匾都已灰飞烟灭,不知所踪。只留下孤独的大耐堂坚守着,迎接千年古镇的重生。

    徐清黎 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