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蝶变地铁改变一座城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长远来看,在中国的经济地位不可限量,然而宁波城市块状经济形成的松散性,使其需要强力的‘心脏’来带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北京交大客座教授刘迁认为,轨道交通就是让“心脏”更有力的引擎,宁波市委市政府用前瞻性眼光建设轨道交通,是相当明智的选择。

    2014年5月30日,随着第一声清脆的刷卡声,宁波地铁迎来了第一位乘客,地铁“心脏引擎”开始发力。

    从此宁波人的出行方式变了,城市格局变大了,地铁沿线吹来新经济的风,轨道交通添力制造业……6年来,宁波乘着时代地铁列车,奋进奔向新时代。

    1.

    地铁连城一体

    “衡量一个地段是不是交通便利,地铁成了最主要的因素。”刘迁认为。

    现在,宁波人渐渐习惯用“地铁分钟里程”来替代“公里里程”。地铁的准点准时不仅让我们能用时间衡量远近,自如把握生活节奏,也让城市空间的概念从“中心城区”拓展到“宁波大市”。在这6年间,宁波人真切感受到,地铁让城市变小了。

    1号线、2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首通段、3号线一期及鄞奉线首通段贯通运营,不仅拉近了城郊与中心城区的距离,缓解交通压力,还把地铁沿线的镇(街道)带进了地铁时代。宁波力劲机械有限公司行政部负责人说,现在许多人在择业的时候,考虑的不仅仅是薪酬,还有企业的位置,一些地处偏僻的企业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明显低于交通便利的企业。“90后”职工雷鹏来自4000多公里之外的新疆,毕业后之所以选择到北仑霞浦工作,除了从小对江南生活的向往,还有对“地铁厂区”的青睐。

    曾经的邱隘镇依托地铁早已成为城市的“热土”。上一代人找对象“宁要东门口一张床,不要邱隘一套房”,可见两地房价之悬殊。时过境迁,如今,因地铁连接东部新城,渐渐把邱隘连成一体。“轨道交通是呈放射状发展的,很多年前宁波就提出发展‘东部新城’,可似乎一直都在‘蓝图’上。但地铁1号线开通后,仿佛是一夜之间,宁波人看到了崛起的东部新城。地铁的作用就是这样,它从中心城区向外辐射,带动城市人口向周边移动扩散。”刘迁说。

    2.

    沿着地铁建城市

    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车场段上盖开发、征拆地块再利用开发、站口沿线500米半径范围专项储备土地开发等四种物业开发模式,如东鼓道地下商业街区、1号线的天童庄车辆段杨柳郡小区、4号线的东钱湖车辆段。这些上盖物业将与地铁连成一片,走向未来社区。4号线双东路站、柳西站已经预留了通道,未来这里的征拆地块将蝶变更新为“景观+商业”新热土,与车站浑然天成,与4号线同步亮相。此外,五乡李家洋地块、高桥西地铁等区域作为轨道交通的专项储备大区块,未来也将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

    随着地铁线网的日益完善,有一天,也许你会发现机动车并不是城市生活的必需品,却一天也离不开轨道交通,工作、学习、购物、娱乐、用餐……我们已然生活在一座轨道上的城市。

    美国建筑学院教授哈里森·弗雷克提出“TOD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开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建设以公共交通车站和中心商业区为核心的土地混合利用社区。简单来说,TOD就是出地铁、进电梯,开门就是办公室、住宅、商业综合体,真正实现吃喝、玩乐、购物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都市生活。

    建设轨道交通就是建设城市。事实上,潜行地下的地铁正在为宁波城市发展积蓄磅礴之力。

    地铁1号线沿城市东西轴线走向设置,串联起了鼓楼、东门口、世纪东方、东部新城等城市CBD区域、人口集聚区,2号线则串联起了城隍庙、来福士商业广场等商圈,3号线一期串联城市南北,鄞奉线首通段为下一步地铁线路覆盖奉化主城区打下基础,解决了地铁和其他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的问题。轨道交通在发挥大运量交通工具的优势、有效缓解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使原本空间隔离的商业区块有效链接,城市核心区块功能辐射优势得到了极大释放。

    同样,地铁新线也让人充满遐想。2020年5月30日,2号线二期首通段开通运营,鄞奉线后通段、4号线将于年底前通车运营,届时宁波城市生长的“骨架”将进一步打开。沿着城市建地铁的同时,宁波也沿着地铁建城市。

    地铁物业成市民置业首选。2017年,宁波第一个地铁上盖物业“杨柳郡”推出时,因其与地铁1号线出入口直接相连,交通出行方便,受到了市场高度关注,700多套房源在2个多小时内被抢购一空,成了当时少有的“日光盘”。而后推出的二期、三期,同样在短时间内售罄。现在,“买地铁房”正逐渐成为市民置业首选。地铁物业持续成为热点正是对地铁TOD理念的最好佐证。

    “厚积薄发”,刘迁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宁波轨道交通的能量。多年前,宁波轨道交通就开始了对地铁沿线开发的整体谋划,通过对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土地专项储备,推进地铁与周边区块的整体开发建设。“地铁在建设时,我们就强调协同建设理念,如2015年在3号线一期的仇毕站基坑建设时,就同步开挖周边用地大基坑,为2019年上盖物业‘未来道’在3号线一期试运营前顺利开盘打好了基础。同步开发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避免二次建设带来的各种资源浪费。”宁波轨道交通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土地专项储备,宁波轨道交通主动放眼未来,为城市TOD“储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并积极实践地

    3.

    地铁线变商业线

    春江水暖鸭先知。地铁周边物业的商业价值,最早直接体现在地铁沿线的沿街商铺上。早在地铁线路开通之前,地铁出入口沿线的商铺,便开始受到市场的追捧,租金迅猛增长,甚至出现了翻倍仍一铺难求的局面。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2014年5月30日,地铁1号线一期在世纪东方商业广场举办通车仪式,而世纪东方商业广场也成了地铁商圈的直接受益者。地铁开通前,广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商场里部分商家甚至准备退租,但当地铁开通运营后,无论是餐饮店、电影院、菜场甚至服装店,都收获了滚滚人流,这里也成了宁波最有商业价值的地标之一。

    除了对城市商圈的拉动效应,地铁本身便具有极强的商业经济价值,如香港的德福广场、深圳的连城新天地。2017年8月,宁波轨道交通迎来了首个纯地下商业空间——东鼓道,把宁波地铁经济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东鼓道商业街区位于地铁1号线东门口站与鼓楼站之间的地下空间,是至今全国规模最大的地铁两站一区间地下商业体。开业以来,东鼓道的月均客流稳步上升,截至2019年12月底,开业不到3年,累计客流超3700万人次,消费额超5.1亿元。

    从地铁出入口的社区商业,到东鼓道的中小型商业街区,再到世纪东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重生,生动地展示了地铁线作为城市人流线、经济黄金线的价值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