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9年探了600多条登山路线

登山小伙陈祎昕的户外人生

陈祎昕

组织驴友登山

    9年时间,探了600多条古道。在疫情期间,他宅家独自绘制了一张宁波横街周边四明山区的古道登山路线地图。这个神奇的年轻人,就是出生于1996年的登山爱好者陈祎昕。

    这份“手绘古道地图”分为平面图和卫星图双面展示,包括30多条古道、100多条小径。地图上,古道、竹林、小径、公交站、公路、机耕路、水库、山塘等元素一应俱全,甚至专业地图中没有的溪坑、风景点和回城的公交线路也都一一备注。

    第一次登山是被妈妈拉去的

    个性率真的陈祎昕第一次去登山是被妈妈拖去的。2011年,当时他还在甬江职高读美术专业,因为学业紧张,个性又比较内向,所以母亲出于好心拉他一起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我记得那次爬山是在四五月份,我们从慈城金沙出发,翻过达蓬山到慈溪三北那边。由于前一天下过雨,山路还有些泥泞。因为岔道走错了,我们没有到达山顶就翻岭往下走了。当时我就特别想再去爬一次山,看看山顶的风景。”

    于是陈祎昕又跟着妈妈去走了第二次。终于享受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体验,学校里的学习压力瞬间就消失了。从此,陈祎昕喜欢上了登山。

    但是妈妈和朋友们喜欢走熟悉的路线,一起爬了大半年后,陈祎昕觉得路线单一,就开始自己找攻略开发新路线。

    有一次他带着妈妈去爬他开发的线路,是北仑太白山的游步道。“带着别人一起去,特别有成就感。我原来挺内向的,经常给别人介绍路上的情况,觉得自己个性也变得开朗了很多。翻山越岭很辛苦,累的时候我都会鼓励自己,感觉户外运动让自己的内心也越来越坚强了。”

    陈祎昕还不忘自己的摄影爱好,一路上给大家拍照。

    分享登山经验给更多的人

    “我就是喜欢登山,看到一条路或者岔路口,就好奇想去探索,看看它能走到哪里。”陈祎昕说,之前自己登山前在网上、书上找攻略、路线,碰壁很多次,信息也不是很全,就想着自己总结些经验分享给像他这样的登山客。

    首先,最容易碰到的问题也是最难面对的问题是迷路,但通常很多山路没有标识,所以陈祎昕就想学习专业登山队员的做法,在路的岔口做好标识,同时告诉登山者如何乘坐返城的公共交通,“让登山者更便利”。

    在宁波理工大学读书期间,他的登山重心放到了离学校比较近的鄞州横溪。只要不下雨,无论是双休日还有其中没有课的日子,他就往山里跑。带上水、干粮、手电筒、医疗急救包等“硬件”就能出发了。

    身边的同学们喜欢一起吃饭看电影逛街甚至打游戏,对于户外运动,很少有人喜欢。陈祎昕遗憾地说:“和我一起去爬山的基本是30岁以上的人,所以每次去探路我都是一个人,已经习惯了。”

    每次出发前,他都会仔细研究规划登山路线,除了既定的主线路外,“被现实教育过”很多次的陈祎昕还会预留几条支线,尤其是下撤路线,方便遇到突发情况或体力不支时可以快速撤离,就近坐公交下山。通常他会在山里走个18到20公里,中午吃点随身带的干粮,下午三四点开始下山,到家基本上是五六点,有时也会有八九点才到家的情况。

    有一次,在探路的过程中,他在横街大岗山迷路了,到下午四点还在山顶转圈。因为有的路太小了,卫星地图都没有标识。好不容易遇见了一个苗木基地的保安,是个外地人,也不熟悉路况。陈祎昕只好选择原路返回。好不容易下了山,当然已经没有了公交车,只好打车到高桥地铁站,再坐地铁回城。

    每次探了一条新路后,陈祎昕回家用“六只脚”、“奥维地图”等地图软件辅助,对着地图做详细的标记。在第二次去的时候带上橘色的丝带,在各个岔路口写上不同方向岔路的通往地点。丝带上印有他的微信二维码,可以查询公交车的具体情况。

    有次在太白山,下午3点多了,两个女孩子在山里迷了路,顺着系的丝带找到了下山的路,走出去是明堂岙村。经常听到陌生的朋友说通过丝带的帮助找到了路,这是陈祎昕感到最欣慰的事情。

    让登山成为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

    为了把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陈祎昕2016年开设了“宁波摄影登山户外”微信公众号,把自己探路的详细情况发在微信上。刚开始没有几个人看,但是几年下来如今已经有了好几千的“粉丝”。他还义务做领队带大家一起去爬山,有时刚推出线路半个小时就立刻报满了。

    迄今,陈祎昕已经走了600多条古道。他说,有的古道特别短,可能只有几百米,前面就断了,也有的特别艰险。北仑九峰山的防火道就是一条超难的线路。这条属于“自虐”的路线,全程18公里,需要的是毅力,一般新驴友据说都是“哭”着回去的。

    他第一次去探九峰山的防火道,12公里的山路走了整整8个小时。因为山路是在山脊上,而九峰山属天台山脉太白山支脉,直接入海,山势较为陡峭。虽为防火道,其实没有真正的路,尤其是瑞岩寺防火道最艰险,有的地方需要借助户外绳索等攀援前行。

    陈祎昕还喜欢跑山地马拉松,这些年登山的习惯也锻炼了他的体能,陈祎昕说:“山地马拉松其实也是登山的一种,所以比平地马拉松更有趣味。”

    如今运动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如果下雨天不能去爬山,他会和朋友们一起打羽毛球,或者带上心爱的摄影器材去拍摄美景。他会凌晨两点起床,打车去东钱湖白石仙坪拍星空和晨曦,或四点起床骑车去横街拍摄荷花等。

    他还会设计在一天时间里,以公交换乘的方式赏遍宁波美食。从宁波火车站,到柴桥、瞻岐、咸祥、奉化,再到鄞江它山堰,最后回到起点,起早贪黑不仅是为了吃,更为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柴桥生煎、瞻岐敲骨酱、海滨小海鲜、嵩一米馒头、奉化牛肉面、它山堰大头菜灰汁团……美食之旅,不分时间的长短和距离的界限,只需要带上一张公交卡和一张嘴,以及人均100元的花费。这个192公里的全程公交出行美食线路,耗时14小时,共计换乘13趟,也很受户外爱好者的欢迎。

    花4个月手绘古道地图

    在新冠疫情之前,每逢周末,陈祎昕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周六探路,周日组织驴友登山,周末比工作日还忙碌。在宁波登山圈里,陈祎昕是出了名的年轻的“老”登山客,到目前已经组织带队去登山120多次,因为经验丰富、服务性强很受大家的欢迎。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让陈祎昕可以有时间完成多年的心愿——做手绘地图。“我之前把在横街所有的古道和山路在地图中标注出来,而这只有在专业的户外APP才能实现,为了帮助更多不会使用户外APP的小伙伴们,我决定用手绘地图的方式,这样更加直观和便捷。”

    从今年1月份开始,他修改了20多稿,最终定下来如今的地图模样。“这份地图,我已经想了五六年了,都是我4个月来在电脑前一点点画出来、改出来的。”

    地图分为平面图和卫星图双面展示。当时他也没有想到请测绘专业的人帮忙,卫星地图他是一块一块地用电脑拼起来的,而平面图则完全是手工绘出来的。

    只要拿着这张地图,横街的登山线路尽收眼底。30多条保存完好的古道、上百条曲折的小径、20多个百年自然村落和数十座跨溪古桥,登山与赏景兼顾。

    地图照片在朋友圈发出去后,在登山爱好者里“火”了一把。后来,他自己掏钱印了100多份,很快就被旅友们“抢”走了大部分。

    “登山、绘图,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之后会继续更新地图,做新版本,探索更多的路线跟大家分享。”陈祎昕说。

    记者 陈晓旻 被采访者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