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街巷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船街:

以梦为舸,向海而生

庆安会馆里的宋代明州船厂复原场景。

战船街沿江花坛做出船只造型。

    去年秋,本地论坛有个帖子,说一位“老宁波”在和义路江边散步,看战船街路牌竖得弯弯绕绕,状元楼门口有一块,影都那又有一块,中间段则在“宁波的香榭丽舍”里时隐时现。“老宁波”困惑说,如此这般,不如立个“战船街遗址”代替,免得外地人看不懂。

    “遗址”和街巷路牌分属两套系统,订立标准并不相同。其实,对一处故址而言,能保留路牌,已经是保留一条老街的最后尊严了。

    果不其然,市民政局地名办随后回复:感谢市民关心,“战船街”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展贸易的印记,应作为宁波街巷历史老地名予以传承保留。

    属于战船街的辉煌与荣誉,毕竟过去太久。久到三江口早已吹不到宋时的风,找不到张扬国威的“万斛神舟”之昳丽神采;也看不到明清海禁时,宁波船厂成为战船制造基地,催生过多少悲凉豪情。君不见,波光逐影千帆尽,潮岸空余一江风。

    独木舟

    海边长大的人,从不缺探索海洋的勇气。

    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与侧重,而今感受古船魅力,最好的地方不在战船街,而在相去不远的庆安会馆。作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有个常设性的展览叫《中国·宁波船史展》,图文并茂,介绍特别详细。

    故事一般从河姆渡开始讲起,说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如何惊喜地挖出几支木桨和船型陶器,证明甬人从7000年前已经熟练掌握了操舟航行的能力。

    其实几十年后,21世纪初,这个记录已经被打破,萧山跨湖桥遗址以举世瞩目的状态出土了一艘距今8000年左右的独木舟,专家从船型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判断,“这叶小舟不乏出入近海的可能”。不管是不是世界最早,它绝对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独木舟。

    就在不久前,余姚公布井头山考古成果,出土了与跨湖桥时代相近的船桨。有人创设性地问,当年的井头山人有没有可能划着小船去跨湖桥玩耍?专家哈哈一笑,两者毕竟相去100多公里,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暂时没能像跨湖桥一样,也挖出一条舟来,但出土时尚且泛着“金光”的木桨,已将宁波人的驾船史提前了1000年。以后不用再凡事盯着7000年的河姆渡,也可说说8000年的井头山。

    就本地而言,宁波最早的独木舟也存放在庆安会馆。这是一条在和义路一带出土的唐龙舟,由一整条红松木制作而成,总长度达到11.5米,宽0.95米。历经岁月洗涤,除了装饰的龙头、尾部残缺,其余居然保存得相当完整。

    据报告,出土龙舟的是紧临江面的一处造船厂遗址,同步出土的还有许多木头和加工过的船板、木渣等遗物。独木舟中发现刻有唐晚期“大中二年”铭文的鹤纹碗等越窑青瓷残器。证明彼时,姚江沿岸已有船厂。

    海船

    《鄞县通志》载,“战船街,旧名建船厂跟、江心寺跟、羊府庙跟、江东庙跟。”又载:“宋时造船于此,故名。”

    自唐入宋,随着海上贸易的不断延伸,宁波与东亚、东南亚联系日益密切,对船只的需求大量增加。有证据表明,宋代,造船业已经成了明州(宁波)最发达的手工产业之一。

    在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北宋政府在明州设官营造船厂。当时船厂在郊区甬东厢,但监官厅设在战船街桃花渡一带。宋代官营造船厂的主要工作是打造漕运船、使船和海防船。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朝廷为了促进对外贸易和对高丽友好往来,派遣安焘、陈睦等,乘坐明州船厂建造的两艘官船出发高丽。这是自994年,宋、丽中断来往以来,宋朝第一次向高丽派出使团。顺利出海后,于同年11月满载物资和珍宝回国。

    宣和初年,北方金兵壮大南进,宋廷为了抵抗侵占,军费开支大大增加。为了增加税收,朝廷谕旨,明州船舫制造两艘更大的神舟出使高丽,分别叫“循流安逸通济神舟”和“鼎新利涉怀远康济神舟”。这两只神舟长300尺,宽65尺,两杆桅竿一杆高十丈,另一杆高八丈,号称“万斛神舟”。远远望去,就像两座小山漂浮在碧波之中。

    据说,船队返航时遇风暴,幸而遇到一位“女神”相救,直接促成了宋徽宗对妈祖的册封,这也是妈祖历史上第一次封神。

    比起此类宏大叙事,宁波地名学者徐雪英更乐意讲述徽宗年间,文学家晁说之在明州船厂任监官的故事。当时,学问很好的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被贬,内心不减诗意,在战船街江边修了一座亭,名“超然”,作《超然亭戏作》一首:“终日一杯终日醉,看潮初上看潮回。自疑前世陶贞白,乘兴闲游鄮县来。”他还有一首《江亭晚坐》:“秋色日骎骎,江亭敞宿阴。残霞沉浦口,新月出波心。”形容的正是战船街一带江景。

    后人为纪念他,将超然亭改作景迂(晁说之的号)先生祠,请陆游作祠记。如今,祠记尚能读到,而亭与祠早已不见踪影。

    战舰

    元代,海上贸易依然发达。韩国著名新安沉船,打捞出陶瓷器、钱币、木制品等数万件,被认为就是从庆元(宁波)出发的,其目的地很可能是日本。

    明代主要的造船基地仍在宁波,不过明代实施较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宁波造船业主要是军用造船业,以制造战船为主。

    船场沿用至清代。《四明谈助》载:“今之船厂,或即宋船场地。大舰陈于江涂,灰油、麻、铁、杂作纷营……凡巡洋营船,皆出于此,宁绍台道掌其事。”从这段记录看,当时宁波船厂建造的主要也是战船。

    船只的建造耗去了大量木材。清人袁陶轩有诗:“战舰江边岁岁修,千家冢木几家留。近来樟树随山尽,出海偏拿估客舟。”说的是官差为完成任务,常偷挖棺木制船,还使得宁波地区的樟木几近绝迹。

    直到晚清,宁波人终于有了一艘蒸汽轮船,那也是中国人拥有的第一艘轮船,宝顺轮。再后来,这里走出了包玉刚,走出了董浩云。这些世界级的船王,把海滨人家的航海版图扩向更广阔的空间。生也有涯,而探索无穷尽。

    2003年,在和义大道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中,战船街北部、和义门瓮城基址南侧再次出土一艘古代沉船。沉船距地表1.5米,船头朝西、微翘,可以看出是顺着原先的江滩方向搁置的。专家从该船结构、规模,结合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文物情况,判断此船时代为南宋。冥冥中,以实物与史料相印证。

    经修复,该船曾长期落户宁波博物馆,在主通道口迎接观众。几年前,回到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养”。据透露,目前正在港口博物馆附近的专业场所里被妥善关照。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