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汪和父亲。 |
“32年前,是爸爸给我了第一次生命;32年后,他又给了我第二次活下去的机会……”6月21日是父亲节,当天,大病初愈的小汪和刚捐给自己半个肝脏的父亲在病床前合影,小汪的一番话让旁边的医护人员为之动容。 32岁男子突患严重肝病 今年32岁的小汪老家在安徽,来宁波打拼了几年,小有成绩。然而,正是应验了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20多天前,正在家中休息的小汪突然出现乏力、尿黄等症状,到医院一查,竟然是“慢加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这可是要人命的毛病。 远在老家的父母得知小汪的病情后,立刻赶来宁波。经过一段时间护肝、降血氨、抗病毒等内科治疗,小汪的病情并没有改善,黄疸持续升高,且很快出现头痛、神智不清等肝性脑病的表现。要想把小汪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唯一可能就是肝移植,且必须与时间赛跑。 带着一家人的希望,小汪很快转院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住进了ICU(重症监护室)。鉴于小汪已进入半昏迷状态,病情紧急,在首席专家陆才德教授和吴胜东主任带领下,李惠利医院肝移植团队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MDT)对病情进行讨论,制订了先行人工肝支持及综合治疗,暂时缓解病情以争取时间,同时积极筹备肝移植的抢救方案。 抢救方案确定后,关键问题是供肝来源。根据以往经验,如在患者进入昏迷状态72小时后仍无肝源就几乎等于死亡,72小时后即使能换上肝暂时保住命,也会由于大脑损伤而导致智力难以恢复,或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 尽管我国在2011年就开始实施公民逝世后志愿捐献器官的政策,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器官捐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宁波地区的器官捐献率近几年一直徘徊在每百万人口2至3例,而需要接受肝移植患者则在每百万人口30例以上。因此,要在短短几天内等到合适的“肝源”,几乎比登天还难。另一种则是亲属间的活体肝移植,只要匹配很快就可进行,且具有供肝质量好,费用低,血缘相近排异轻等优点,但技术要求高。幸运的是,李惠利医院肝移植团队在陆才德教授带领下,早在一年前就掌握了此项技术,自2019年5月以来已挽救多名肝衰患者。 为救儿子,父亲捐了一半肝脏 为了尽快救儿子,小汪的父母双双找到医生,都表示自己愿意把肝脏捐给儿子。经过全面详细检查评估,汪爸爸身体健康,和小汪血型相配,其肝脏经人工智能虚拟分割后能满足两个人的要求,因此,最终确定了汪爸爸捐肝进行活体肝移植的手术方案。 “不要说我的肝脏,要是我的命可以用,拿去救他我也情愿……”58岁的汪爸爸在听到医生的治疗方案后,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了。 6月11日,对于小汪一家而言意义非凡。当天上午9点,汪爸爸的供肝切取手术率先开始,在吴胜东主任和黄静主任医师的共同合作下,经过5小时40分钟的艰难奋战,终于完成了供肝切取手术。与此同时,由陆才德教授主刀、房炯泽副主任辅助的病肝切除、新肝植入手术也在进行当中。 历经9个半小时,活体肝移植手术顺利结束,最终移植团队从汪爸爸身上切取了重达663克的肝脏(近50%的肝脏)成功植入小汪的体内。 术后,汪爸爸回到了普通病房,而小汪则被送往ICU接受进一步治疗,4天后也顺利转回普通病房。 6月22日,经过12天治疗,汪爸爸终于等来了可以出院的好消息。小汪知道,这也意味着自己也很快可以出院了。 “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把身体养好,会用余生好好报答父母的爱……”病床上,小汪拉着父亲的手动情地说。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张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