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上回我们说到,吴用为了摆脱宋江梦魇般的身影,就要想方设法地欲除宋江而后快。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生活总是充满着许多不可预料的喜剧色彩。那宋江行刑日期的不断延期,李逵在江州法场的横空出世,以及李俊、张顺等人的仗义相助,这些发生在江州的事情,却是远在梁山的吴用万万没有预料到的意外情况。 江州劫法场,晁盖、宋江他们不但毫发无伤,还大获全胜。而且,更让吴用目瞪口呆的是,晁盖、宋江他们从江州法场逃出生天后,竟然还连带着打了无为军,杀了黄文炳。 宋江这一大大出乎吴用预料的登场表现,不得不引起吴用的深思。吴用从宋江打无为军时所展现出来的高超军事指挥才能,从宋江带领众多江州好汉上梁山的强大江湖号召力中,又一次敏锐地捕捉到了自己人生转机的机会。 因为吴用觉得,宋江的到来,必定会改变梁山的权力格局,从而就会从根本上改变梁山的发展方向。于是,为了能巩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使自己在梁山的利益最大化,这个善于投机取巧的吴用又要有所行动了。吴用的行动很简单,但是效果却极好,那就是弃晁投宋。 第三,吴用通过弃晁投宋,稳固了自己在梁山的话语权。 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吴用的政治选择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在吴用看来,晁盖领导下的梁山,充其量只是王伦时期的放大版。大家的终极人生,仍旧跳不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绿林好汉的旧窠。 但是,宋江的抱负和气度就要远远高于晁盖了。吴用觉得,宋江必定会带领梁山走向更为辉煌的未来。于是,吴用的策略便不再是对抗宋江,而是改为追随宋江了。 这时,杨雄、石秀两人的上山入伙,给吴用公开向宋江表露心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 小说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两人想上梁山入伙,但是,晁盖却对这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的入伙者很是不屑。个中原因可参看《晁盖为何要杀杨雄》一文,在此不赘。 晁盖对杨雄、石秀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要将他们两个推出去斩了。可是,宋江却对晁盖的决定当场提出了反对意见。于是,吴用就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宋江的一边,说道:“公明哥哥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 吴用的这一表态,不但让宋江听了欣喜万分,而且也让晁盖彻底看清了吴用的投机心理。于是,吴用在晁盖的心目中,再也不是往日那个无话不谈的心腹兄弟了。晁盖与吴用两人,自此分道扬镳了。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后来晁盖领兵去打曾头市的时候,叫上了原来参与智取生辰纲的所有部下,却唯独没有点已是梁山泊头号军师的吴用的将。 自从吴用弃晁投宋,加入了宋江的团队之后,宋江立即与吴用建立了影响梁山今后战略走向的“宋吴体系”。而吴用也因此成了宋江的得力军师,在三打祝家庄、两打大名府、大破曾头市等战役中,始终追随在宋江左右,立下了汗马功劳。 晁盖曾头市中箭身亡,宋江为了破解晁盖遗言的政治困境,名正言顺地坐上梁山泊主的大位,就与吴用密谋赚取卢俊义上了梁山。 卢俊义擒获史文恭之后,宋江又置晁盖遗言于不顾,与卢俊义抓阄为约,分别领兵攻打东平、东昌两府,哪个先破城得胜,哪个就为梁山泊主。 可是,就在攻城的紧要关头,身为卢俊义部军师的吴用,不但没有尽心辅佐卢俊义夺取东昌府,反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竭尽全力地帮助宋江打下了东平府,从而使宋江顺利就任了梁山大位。而吴用本人,也就在这一次次的攻城略地,一次次的出谋划策中,牢固确立了自己在梁山的话语权。 虽然后来在梁山英雄排座次的时候,卢俊义坐了第二把交椅,排在了吴用的前面。但是,梁山好汉谁都知道,在梁山泊的权力体系里面,那卢俊义只不过就是个摆设而已。 梁山泊的大权,其实是牢牢掌握在宋江与吴用手里的。梁山事业的真正决策者,始终只有宋江与吴用两个人。 可以这样说,以后无论是梁山受招安,还是征辽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卢俊义始终只是以梁山决策第一执行人的身份,在梁山泊的众多好汉中不停地刷着存在感。 “宋吴体系”的建立,让吴用的感觉比晁盖时期更好了。吴用觉得,这梁山的天是那么的蓝,这梁山的水是那么的清,这梁山的日子过得是那么的舒心。但是,如果吴用就此安安心心地享受梁山这一亩三分地的快活,那他就不是吴用了。 心气颇高的吴用,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水泊梁山这个弹丸之地,一旦梁山的事业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之后,吴用就与宋江一起,把目光投向了更为遥远的地方。因为,吴用与宋江明白,只有功名上了凌烟阁,才能万年青史播英雄。于是,谋求朝廷招安之事,也就自然而然地摆上了宋江与吴用的议事日程。 第四,吴用通过谋求朝廷招安,进一步抬高了自己和梁山的身价。 各位看官应该知道,朝廷曾经先后三次招安梁山。但是,前两次招安均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三次宿太尉出马,朝廷招安梁山方才成功。 而吴用在三次招安中的言行表现,更是清晰地反映了他谋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投机心态。我们先来看朝廷第一次招安梁山时吴用的表现。 小说第七十五回,宋江听闻朝廷要来梁山招安的消息,大喜过望,便同众人说道:“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时磨难!今日方成正果!” 可是,吴用听了宋江的这番话语之后,却不以为然。 吴用笑着说道:“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 吴用的意思说得很明白,如果不向朝廷展示一下梁山的实力,就这样匆匆忙忙地接受了招安,那么,肯定是会被朝廷看轻的。所以,吴用的建议是,只有教朝廷“着些毒手”,把朝廷的军队杀得“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个时候再受招安,才能抬高梁山的身价,显出梁山的气度。 可是,宋江对吴用的建议并不在意,而是一门心思地去安排招安事宜了。于是,吴用就传令梁山众头领道:“你们尽依我行,不如此,行不得。” 那么,吴用要求梁山众头领“尽依我行,不如此,行不得”,这吴用的“行”,又是些什么行动呢? 从小说接下来的描写可知,吴用对朝廷这一次招安梁山,作了这样两方面的安排:一是让阮小七倒船偷御酒,二是让李逵扯诏骂钦差,从而让朝廷的招安变成了泡影。 容与堂本有两句眉批,都直指阮小七倒船偷御酒和李逵扯诏骂钦差这两件事均是“吴用主张”,只是为了凸现《水浒传》的忠义,而将吴用此举归为“可恶可恨”了。殊不知,吴用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正是为了能更好地接受招安,以便将来更好地报效朝廷。容与堂本的眉批其实是误解了吴用的心思。 我们先来说阮小七倒船偷御酒。 为了接朝廷钦差陈太尉上金沙滩,梁山准备了三艘战船。一艘用来装载马匹,一艘坐裴宣等梁山一干前去迎接的人,而陈太尉一行人恰巧“正”坐在了阮小七的船上。小说写道:“那只船正是活阎罗阮小七监督。”一个“正”字,用得可真是意味深长。 那阮小七的船载着陈太尉一行人刚驶离岸边,上流头就有两只快船驶了过来。阮小七见了,就悄悄拔了船舱里的榍子,将预先准备好的两舱水全都放了出来。然后,阮小七就谎称船漏了,那两只快船就靠拢了过来,把陈太尉一行人全都救了过去。 见那两只快船载着陈太尉一行人走得远了,阮小七他们就将那十瓶御酒全都私自喝了。然后,就将备好的村醪白酒灌进空瓶,仍旧将原封头缚了,放在龙凤担内。 对朝廷的这次招安,宋江虽然很重视,但是梁山众头领的感觉却很差。看见朝廷钦差如此的目中无人、傲慢无礼,那招安诏书又写得这样的居高临下、不明不白,于是,梁山众头领一个个都面有怒色。只是碍着宋江一个,没有发作。 宋江为了安抚众人,就叫人打开御酒,教众人都来沾沾皇恩,消消气。孰料这御酒打开来一看,竟然全都是村醪白酒。 小说写道:“众人见了,尽都骇然,一个个都走下堂去了。”大小头领,有一大半都闹将了起来。 阮小七这酒一换不要紧,直接就黄了朝廷这次的招安之策。那么,李逵扯诏骂钦差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