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架山下庙后周

从村里看笔架山

永镇桥的桥栏透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永镇桥至今还在发挥它的作用

六房祠大门

“笔峰小筑”的木雕

“笔峰小筑”内景

    奉化城区东边有座山,因山峰叠嶂,奇石对垒,形状犹如笔架,古时候被称为文笔山。后来,民间有神话流传,说文曲星曾途经此地,并在山顶下过棋,也画过画,于是当地人就叫它笔架山。

    笔架山海拔414米,是西坞街道第三高峰。有山就有水,笔架山的多股溪水汇成了一条枫溪。枫溪的水长年奔流不息,从山里流入山下的村庄。庙后周村地处笔架山北麓,左依金钩山,右抱东江水,背枕甬新河。枫溪的水从村东边迂回曲折向北流入甬新河。

    庙后周是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村,村民以周姓为主,世代耕作,勤于稼穑,敬惜五谷,风俗淳朴。据史料记载,周氏发族于宋嘉泰年间,周氏始祖樲公讳毅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四世孙,世居苏州阊门外,后随叔父搬迁浙江萧山。叔父过世后,他接上在绍兴会稽山的弟弟后,来到奉化,在桐照一带以卖鱼鲞为生。有次,他途经笔架山峦婆岭,下山后在溪西庙小憩。在庙里,见楼太师宣献公楼钥所撰写碑记,方知这里是唐代周家的栖息之地,顿时潸然泪下。走出溪西庙,始祖樲公抬头回眸笔架山,见山峰叠峦,流水潺潺,一派灵秀之地,从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时光荏苒。千百年来,庙后周村星罗棋布的建筑几乎毁损殆尽,过去的“二寺、三庙、八庵、一殿一堂”,如今已屈指可数,村里只有点滴的遗存让人感受到旧时古朴的模样。

    六房祠位于枫溪东面,是一座清晚期四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左右设厢房。前进门亭面宽为三开间,

    其前檐两侧是扇面墙,东西是耳房。后进正殿面宽五开间,明间梁架五柱十檩。厢房为两层,三开间。六房祠格局规整,保存较好。门庭、正殿前廊均有棚顶,制作非常考究,牛腿、雀替、梁上雕刻细腻。

    六房祠右侧枫溪上,有座永镇桥。永镇桥建于乾隆四年(1739),为拱形石桥。桥长9米,宽2.7米,高3.4米。长条石砌筑24级台阶。桥栏上有两对石狮子和荷花,造型独特,其雕刻工艺令人赞叹不已。

    沿着枫溪往笔架山方向行走,溪西边有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大树旁有座“笔峰小筑”的楼房,为四合院式格局,前后二进,左右厢房,是典型的民国风格建筑。

    在庙后周的历史中,永镇学校算是重要的一笔。永镇学校是庙后周小学的前身,建于1921年。1924年,学校改称为乙种农业学校。1942年,日寇侵华,奉化沦陷,奉化中学分部曾迁到这里。解放后,这里成为庙后周小学。1990年旧房全部拆除,改建楼房。2008年学校停办。在永镇学校的旧址,一块刻于1941年的石碑被完整保存了下来。石碑选用梅园石雕刻,顶端浮雕双龙戏珠,碑文为时任校长的奉化人陈中坚撰写。

    记者  胡龙召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