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蝉忆

    □严明夫

    气,因为这样的壳分量重。时近晌午,在树荫下席地而坐比比谁捡的最多,那是很开心的事,因为那是劳动成果,这满满一袋兴许能卖好几个钱。最开心的还是挖知了花,知了花是按个数卖的,每只一毛,有时村子里专门有人上门来收购。我们积极性相当高,卖了再挖,挖了再卖。这样一个暑假下来,零用钱攒了不少,新学期书杂费,买笔买本子的钱不用愁了。

    玩够乐够,暑假已接近尾声,午后屋旁电杆上“被下厮,被下厮,咝……咝……”声嘶力竭地响起,那是“被下厮知了”的叫声,意味着夏天正悄悄过去,告诉我们要备好被子当心晚上着凉。

    南瓜老了黄了,秋天悄悄来临,一种萧条感、恋夏感油然而生——开学的脚步近了。

    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最炽热的午后或雨天,我们也会聚在一起写写作业。家务、小农活也干了不少,经过亲身的劳动体验,似乎又成长了很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夏天蝉声依旧,但是,很难再见到拿着竹竿上山捕蝉的孩子,即便见到,也是两三个外地打工的孩子。他们一如我们的孩提时,也有我们的野性,每每看到他们擎着竹竿去捕蝉,听着美妙悠长的鸣叫声,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我带入美好愉快的童年记忆,又会再现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夏日来临,各种蝉儿又缤纷上场。

    首先上场的是“麦秆知了”。麦黄时节,路过麦地,一个尖细的“咝咝”声从麦丛中传来,这就是麦秆知了,小指甲般大,青绿色,小巧可爱。循着这个刺耳的鸣叫声就能在麦秆或草茎上找到那可爱的小精灵,我们总是忍不住把它捉来玩。

    麦秆知了的鸣叫声,仿佛在告诉人们:夏日到了!

    不几日,麦子收割,“麦秆知了”悄然消失,接踵而来的是更加刺耳的“嗞嗞嗞”鸣叫的小知了,差不多大拇指大小,黑褐色,贴在树干树枝上不住地叫。烈日当头,高大挺直的金钱松下,一个小孩正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伸手靠近它,这仿佛是诗人袁枚笔下的场景再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猛一下捉住了它,它不停地挣扎着,那叫声也更加声嘶力竭了。

    当激昂嘹亮、个头较大的大知了“知了知了……啷啷啷……喳喳喳……”声漫山遍野此起彼伏响起的时候,盛夏酷暑已到,孩子们已经卸下书包放假了,愉快的暑假正式开始。砍一小竹竿,竹竿一头插上用竹丝弯成的圆圈,绑牢,再网上蛛丝,就成了一个捕蝉还可以网蜻蜓的捕捉工具了。

    那时暑假作业很少,只有薄薄的两本。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拿着这个捕蝉工具到处找蛛丝网。但是我们小孩子

    也很知趣,先赶跑蜘蛛,再绕蛛丝,否则第二天蛛丝就没了,这样也破坏了蜘蛛的好事,辛辛苦苦织的网就没了,也不能捕捉虫子了。

    然后约上三五小伙伴,循着知了鸣叫的树林走去。树荫下我们擎着竹竿抬着头蹑手蹑脚地靠近树干,利用蛛网的黏性,抓住一只又一只,有时两三只在一起就来个一网打尽;有时为了抓住一只而惊飞了旁边的知了;有时由于知了挣扎力气大,网破蝉飞了。不多时,就抓了一塑料袋。伙伴们背着竹竿,拎着一袋喳喳叫的知了,犹如凯旋的小战士。一到家,这些捕来的蝉成了鸡鸭的美餐。鸡鸭最爱吃知了,每次我们捕蝉回来,听到蝉叫它们就会从各处飞奔而来,伸长脖子争着来抢食。一个暑假下来鸡鸭养肥了,下蛋也更多了。

    每当太阳下山或雷雨后,当“出乱,出乱”声奏响时,那是“出乱知了”发出的凉快惬意的信号,“乱”是宁波话“裸”的谐音,意思是脱了精光一样的凉快舒服。酷暑三伏天难得一时凉快,它们就要齐声高歌庆祝一番才肯罢休。也许是生命的绝唱,地下黑暗世界待了三五年,来到光明世界也只不过一个月罢了。

    虽然是三伏高温天,但是我们小伙伴还要结队上山捡知了壳、挖知了花(俗称大虫草,属于虫生真菌)。早上,露水还未干,我们个个腰系着刀,手拿布袋,漫山遍野地寻找挂在小树枝或草茎上的知了壳,要是捡到未脱壳的,那是好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