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桶边督导员对垃圾投放进行督导。 |
“阿姨,今天的垃圾分得很好,要坚持下去哦!” “小伙子,西瓜皮是厨余垃圾,但是这里面的纸巾可是其他垃圾,你要分好才能投放。如果你没有时间,请把垃圾放下,我会帮你分好的,但下次一定要注意哦。” 这是7月3日上午8点,记者在首南街道南裕小区二期看到一幕。 南裕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5月份被评为垃圾分类“十差”小区以来,他们一直憋着一股劲,要把这项工作搞上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小区的垃圾分类面貌已经大有改观,分类质量有所提高。 大部分垃圾都正确分类 当天上午,记者在南裕小区二期看到,该小区一共有4个垃圾投放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络绎不绝。“我要赶着上班,随便分了一下,不知道对不对?”在靠近西门的一个垃圾投放点,一个小伙子匆匆忙忙赶了过来。桶边督导员吴阿姨打开垃圾袋看了看说:“小伙子,这里面有厨余垃圾没有分。” 小伙子有些蒙,说:“我都没有开伙,怎么有厨余垃圾?” 吴阿姨告诉他,这里面有外卖包装盒,但是里面的饭没有吃完,剩饭是厨余垃圾,包装盒是其他垃圾。“谢谢阿姨,让我又学会了一招儿。”小伙子道了一声谢,走了。 记者在4个点位看了看,桶边都有督导员在现场检查垃圾投放情况,垃圾分类基本上都到位了。“我早上6点半就来了,凡是来投放垃圾的,我都要检查一遍。如果分不好的,我教大家怎么分,还送他一份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一定要做好才对。”督导员张师傅说。 举办活动宣传垃圾分类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南裕社区还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居民参与进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掷沙包不仅好玩还能长知识。”在日前举行的一次活动中,社工薛玉婷熟练地拿出扩音喇叭“有模有样”地吆喝着,这是她第三次在社区里摆摊了,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垃圾分类。 南裕社区是一个纯拆迁社区,老年人占比较高。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许多老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给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我就想着用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老年人如何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薛玉婷表示,她打算从本月开始每月在辖区3个小区内摆一次摊,让居民们又能玩又能学到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质量大提升 薛玉婷告诉记者,社区自5月12日起组织了全体社工、物业工作人员、党员及社区志愿者,做好督导排班,落实每日高峰期进行桶边督导,开袋检查。线下组织全体社工自5月15日起对778户住户再次全方位入户指导,尤其关注厨房垃圾情况。 作为一个典型的征迁安置小区,南裕社区内有许多热心的老年人。他们看到社区党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守着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指导,慢慢地主动向社区要求也来做志愿者,帮着宣传。小区的“大妈找茬团”也正是由此发展壮大起来。在居民李英英阿姨的带头下,10名退休老人行动起来。经过社区统一培训后,定时上岗,对前来丢垃圾的居民进行开袋检查,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质量。短短一个月,现在“大妈找茬团”的队伍已经扩大到68人,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大,最年长的73岁,最年轻的22岁。 薛玉婷还表示,针对小区出租户多的情况,他们还与社区警务室取得联系,如有新的租户进来,到警务室进行登记。然后,他们再上门对新租客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以免出现“断档”。目前,全小区的垃圾分类质量比之前提高了一半还多。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何霞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