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晖) 鲜鱼满仓,鸣笛运航。昨天,在经过5个小时的连续装鱼作业后,满载10个鱼仓、34吨活鱼的“龙泰6”运输船从象山石浦港启程,预计3天后将抵达韩国,鲜美鲈鱼将做成刺身,端上韩国人的餐桌。 冷暖流交汇的象山港盛产品质上乘的鲈鱼、红鱼等,在韩国市场,每3条鲈鱼就有一条来自中国象山港,近五年宁波活鱼出口量持续攀升。 今年1月开始的疫情,让宁波输韩的活鱼出口业务按下了“暂停键”,象山港100多户养殖户的2000余吨、近亿元产值的活鱼“困”在海塘网箱里。3月12日起,活鱼出口逐步恢复,但受疫情影响,运鱼船往返韩国的时间从原来的6天拉长到约20天,运量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出口量同比锐减近七成。 “韩国那边等着要鱼,我们这边却送不出去,辛苦多年开拓的韩国市场正在萎缩。”奉化龙泰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国存心急如焚。 面对满塘活鱼,养殖大户林位锵也是如坐针毡,“天气越来越热,久困网箱的鱼更容易生病,而且,台风季快到了……” 渔民渔企的呼声通过新闻媒体的传递,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防疫常态化下的背景下,如何一手抓口岸防疫,一手促复工复产,解活鱼出口的燃眉之急?市政府迅速召集口岸、卫健、交通、农业等部门和象山县、奉化区政府开展专题调研。经反复调研、论证,我市决定尝试优化活鱼出口防疫流程,严格管控捕捞、运输、交易三大环节,强化全程闭环管理和电子监控,“船员全程不下船、不上岸”,在零接触、无异常情况下允许船员不隔离,最大限度满足活鱼出口需求。 昨天上午,记者在象山港的装鱼作业现场看到,操作船员身穿全套防护服,与海塘鱼排上的鱼工保持较远距离,船体也装备了24小时电子监控,岸上防控监管人员通过手机、电脑可同步监控企业从装鱼、海上运输到韩国码头卸货的全过程。 据介绍,6月15日起,优化流程后,宁波活鱼出口的“游速”大大加快。6月15日至7月3日,两艘运输船已开航7航次,无异常情况,活鱼出口量235吨,直追前三个月的总运量。同时,活鱼收购价已走出今年4月份的最低谷,恢复到比往年略高的水平。 “鱼终于出远门了,心情好了,浑身有劲,复工复产更有信心了。”站在码头上,目送远航的运输船,林位锵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