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人龙舟缘

童献松在精雕细琢龙头。

和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龙船同款作品备受童献松珍惜。

大型龙船作品要先绘图。

镂刻龙船上的浮窗是用自制的钢丝锯来完成的。锯齿全靠手工敲出,一不小心会敲断。

龙船上的人物都需要精心雕刻出来。对于人物雕刻,最难的是雕刻手部,“雕人难雕手,雕手要出丑”。

童献松在拼装一件即将完工的龙舟。

创作龙舟所使用的部分工具,有的已经跟随童献松二十余年,被敲击的部分已经开了花。

    在宁海前童古镇,有一位省级美术工艺大师,和龙舟有着不解之缘,他就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龙舟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童献松。

    在童献松看来,自己属龙,五行缺木,名字里带木,又从事的龙舟雕刻,这一切似乎都是天意安排。

    17岁时,因为交不起学费,童献松辍学学木工活儿。一年后,童献松看到好朋友在学龙舟木雕,而他又擅长美术,于是便拜师学艺,开始了龙舟雕刻的生涯。

    宁海龙舟雕刻技艺是工艺品龙船的一种,取材于紫檀木、黄杨木、香樟木等原料,在雕刻技艺上取玉雕、竹雕、牙雕之精华,运用拉花、浮雕、线雕等,与古建筑工艺中的鲁班营造法则相互融合,采用隼卯结构,不用钉子和胶水,把多种中国传统工艺都集中展现在一艘小小的龙船上,其对技艺的要求远远高于木匠活儿。

    童献松白天在师傅童小海的作坊里做活、学艺,晚上仍会带着工具回家再加班练习。正是凭借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刀”耕不辍的毅力,童献松的技艺提升迅速。当他向师傅提出想学最具挑战性的龙头雕刻时,师傅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此后作坊里龙舟雕刻的龙头部分就交给了童献松来负责。

    经过三年多的磨练,童献松顺利出师,自闯天下。凭借高超的技艺和灵活的头脑,童献松的龙舟作品如同驾驭了东风,驶向了广阔的江河湖海。

    1996年,童献松参与创作的一件两米多长的中华龙船被陈列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其场景恢宏、人物生动、图案细腻,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称赞。而不计其数的龙船作品被地方政府选作礼物,赠送给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友好城市。

    龙舟雕刻让童献松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但他并不想止步于此,他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倾全部心力与财力,创立一家龙舟博物馆。“我们最终什么都带不走,不如把一些东西留给后人。”童献松说。

    记者 张培坚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