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头村
千年古村的文化崛起

鲁岐与村里的老树合影。

雨中的枫湖庐。

    江南的梅雨季,总是雨幕朦胧,淅淅沥沥,覆盖了整个大地。宁海岔路湖头村,65岁的鲁岐站在“枫湖庐”的屋檐下,望了望一时半会不会停歇的雨,熟络地从屋里拖出一把竹椅,在廊下找了个舒服的位置,用手机拍起了雨景。

    鲁岐,原籍山东青岛,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制片研究生班。1984年进入影视行业,以《天桥梦》《大栅栏》《王府井》京城文化三部曲电视剧蜚声圈内外。2005年起,任教于北科文化产业学院和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并在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客座讲学。前年起,鲁岐卸下著名导演和大学教授的光环,在岔路湖头村一住就是两年。  

    如今,鲁岐就住在葛招龙的老宅“枫湖庐”中,早上散步,上午看书,下午画画,生活悠闲而规律。问及这个江南小村哪里吸引他,他随意点点院中水缸溅起的雨水,又点点廊下正给牌匾描金的匠人:“人文啊!国内相似的古镇那么多,但没有人文,哪来的文化。”

    通讯员 徐铭怿 章建斌

    记者 张海玉 文/摄

    A

    葛洪文化,古村的历史名片

    宁海岔路,位于东达宁海、南下三门、西往天台、北通宁波的岔路口,近400年前的《徐霞客游记》即有记载。如今因山环水绕、林木葱郁,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除生态资源外,岔路镇在人文底蕴上也有自己硬气的名片:全国葛洪后裔最大聚居地,葛洪养生小镇也被列入宁波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葛洪,东晋丹阳郡句容(江苏句容)人,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宁海,是他从师成道之地。在这里,他写就了《抱朴子》等著作,对我国的医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湖头村,又名仙人里,古称西阳,建村已有1700年历史。是葛洪后裔聚居村,1500多名村民中,99%姓葛。这里四面环水,村前有水且有大枫树的美丽倒影,故又名枫湖村。湖头《葛氏宗谱》记载,葛姓始祖葛洪在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复归大洪山学士坪,修道炼丹十余年,应王导之召,寻炼丹于罗浮山。次子葛勋留居西洋,在此落籍生根,代代繁衍。湖头村后的大洪山学士坪一带,今天还保留着祖上葛洪结庐炼丹的遗迹和祭祀供奉的场所。

    B

    存留的古建筑,古村的乡愁

    在雨中漫步湖头古村,只见小巷幽深,纵横交错。整村略呈长方形,坐北朝南,村内有11条街巷,四纵七横,多以丁字交汇,前后省道村边而过。四周群峰环抱,湖水绕村而流。

    历经1700年发展的湖头古村,如今保留下了一批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以古祠、古墓、旧宅和老街为主,古建筑布局依向就势,多为四合院或三合院,坐北朝南,单体建筑一字排列。以砖木结构为主,多为二层楼房,清砖砌墙,小青瓦盖顶,高耸山墙,木雕梁架,格子门窗是其主要特色。村落风貌质朴独特,展现出一幅“秀山碧水,古树小桥,深巷人家”的唯美画卷。

    葛招龙,就是这千年古村孕育出来的“古戏台非遗传承人”。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在古建筑群中长大的缘故,他从小就表现出对木匠手艺的热爱。年少在本地拜师学艺,年轻时走南闯北,用祖辈相传了几百年的木作技艺吃起了百家饭。近些年,随着各地古村保护开发意识的日渐觉醒,修复古建筑悄然成了一项重焕生机的老手艺。回到老家的葛招龙,看到许多历经数百年风雨变得脆弱不堪的古建,决定重拾手艺,组建起一支古建筑修复专业团队。“用古人沿袭下来的手艺恢复其中消失的片段,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尊重,也是修复的价值所在。”他说。

    C

    养生文化,古村流动的血脉

    清晨,先在百鸟的啾鸣中煮下粥,然后去古树婆娑的白溪边“遛弯”;上午看书,捎带着搜集资料;下午全身心写作、画画。这是鲁岐在湖头村一天的生活。

    在他看来,湖头村代代相传的养生习惯亦是村民的日常。是晨起一杯黄芪煮水,是中餐代替饮料的米糊,是在屋内燃起的一把艾草,还有庭院中晾晒的中药黄精。 

    2017年6月,鲁岐因患“美尼尔氏综合征”,在北京的大医院治疗效果寥寥。经朋友推荐,在宁海梅林民间医生徐友江家尝试治疗。20天的针灸加汗蒸,几年里头一次,鲁岐感觉头不晕了,眼睛也亮了。对中华医学,他从最初的不屑到陶醉。

    一次偶然,鲁岐邂逅湖头村联村干部章建斌,两人攀谈甚欢,尤其是谈到中医、谈到葛洪。鲁岐说:“如果滤去神农氏等传说中的人物,葛洪是有著作传世的中医鼻祖。”章建斌遂发出邀请:“葛洪后裔聚居地就在岔路,要不去看看?”从此,鲁岐来到岔路,最后在湖头村住了下来。

    在来湖头村之前,他正在修改电影文学剧本《神医大道》,第一稿是写中医文化的。在湖头住下后,他看了葛洪纪念馆,走访了葛洪炼丹遗址,觉得写中医文化,葛洪是个重量级人物,应该成为主角,于是决定推倒重来。剧本4万多字,鲁岐查找、摘录的资料多达100万字,也因此成了“葛洪通”:比如葛洪的药食同源理论,叫“食到病除”;葛洪的对症下药理论,叫“大病汤药不过三五副,小病外治针、艾、按摩可矣”;葛洪还有综合治理的观念,下药讲究“不违背阴阳”,饮食讲究按24节气来……

    如今,《神医大道》剧本已经完成,但鲁岐大部分时间还是愿意呆在湖头,他说,这里有乡野,有文化,也有亲情。

    D

    弘扬中医,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葛洪养生小镇的声名鹊起,葛洪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葛洪文化节、重走葛洪养生古道等活动在湖头村陆续举办,鲁岐被聘为葛洪养生小镇的“形象大使”。一波又一波鲁岐的同学、友人纷纷造访他的“枫湖庐”,岔路湖头村和葛洪的名号呈几何级扩大。如今,“枫湖庐”已有不少头衔,除了葛洪道养文化研究中心、电影《神医大道》创作室——鲁岐工作室,还有中日文化交流基地、旅日画家——野石书画室等等。

    “未来,湖头村会建造成一座以晋朝建筑元素为基础的古建筑四合院,集游客接待、中医养生文化培训中心、体验中医养生等项目于一体。同时打造‘艾草小街’,种植‘百草园’,深加工艾制品,向村民和游客传播中华神草‘艾’文化,同时为村民增收开辟一条新路。另外村班子还有一个设想,打算将村内的闲置旧房改造成各具风格的精品小屋,以吸引四面八方的客人前来湖头体验养生之道。”岔路镇的有关负责人表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