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仑柴桥《虞氏支谱》被发现

记录了我国近代化学传播的先行者虞和钦家族的历史

虞和钦

    虞和钦是谁?他是撰写了第一篇中国地质文章的中国人。1903年,他译介的《中国地质之构造》一文分两期发表在上海科学仪器馆创办的刊物《科学世界》上。但他并不是地质学家,而是中国近代化学传播的先行者。这个宁波人,最早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是我国制定有机化合物系统名称的第一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个诗人和古琴演奏家。

    虞和钦(1879-1944),镇海邬隘(现北仑)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化学。1901年与虞辉祖、钟观光等创建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科学仪器馆——上海科学仪器馆,1903年该馆开办我国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刊物《科学世界》。

    日前,北仑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陈一鸣在网络上发现由台湾花莲虞和钦侄子虞先赉提供的《虞氏支谱》,里面详细记载了虞氏从虞和钦天祖(高祖之父)开始的故事。

    虞氏家族明初从舟山迁至柴桥

    据《虞氏支谱》载,虞氏前二十字排行为:濬、宗、文、武,仁、义、礼、智、信、元、良、贞,贤、孝、祥、瑞、定、中、和、先。虞和钦家族是由其天祖、十四世孝字辈的虞孝盛从大碶扎马沙下村搬迁到海晏乡柴桥街上境(柴桥老街直街分三段,分别为上、中、下三境)的,就是现在柴桥老街协生弄南边的虞始房。到十九世虞和钦已经是第六代了。如果说祖籍地以祖父的出生地来确定,虞和钦就是地地道道的柴桥人。

    据载,元末明初,虞氏家族由慈溪迁居舟山金塘岛,不久明廷实施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洪武十九年(1386)更是废昌国县,次年将舟山各岛居民全部迁徙回内陆。虞氏家族遂搬至灵岩乡(大碶)扎马沙下定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虞氏家族逐渐壮大,耕读传家,成为当地望族。

    父亲虞景璜主张“学而明道”

    虞和钦的父亲虞景璜(1862-1893),谱名中极,号澹初。自小聪明过人,十几岁就中秀才,光绪八年(1882年)仅21岁就考中举人。次年去礼部考试,未中,就绝意功名。为了照顾祖母和母亲,他在柴桥街边的“澹园”开馆授学,乡人称他为“澹园先生”。

    此外,虞景璜还在当地芦江书院及灵山书院等各处讲课,有弟子百余人。他教弟子不要死读书,而是要学而明道。不少邻乡邻县的读书人慕名向他求学。

    虞景璜“弃举业崇实学”的教育理念,没多久就体现出了效果。废除科举后,就是在这海隅僻壤之乡的柴桥镇周围,有20余人在北京及各省做官。可惜的是,教书先生虞景璜在32岁因病而亡。

    书画诗琴舞皆通,自号“五隐先生”

    虞和钦出生于柴桥老街虞始房,自幼在父亲的教诲下孜孜求学,学业日进。13岁作《孝经注》,十五六岁时,其父母因病相继去世,他与弟和寅相依为命。

    1899年,虞和钦兄弟与好友钟观光兄弟一起在柴桥创办“四明实学会”,购买北京同文馆、上海江南制造局各种科学译著和《格致汇编》等书刊,开始自学研究理化博物知识,并自学日文。他们还从上海购来曲颈瓶、试管和药品,动手做理化实验。在已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着手试验制造黄磷。黄磷为制作火柴头的主要原料,是当时的热销产品,几经试制终获成功。

    1900年,他们自行设计,自筹资金1万元,在上海浦东烂泥渡创设灵光造磷厂,后因亏本停办。1901年在上海创办科学仪器馆,后又开设理科讲习所,向学生讲授理化博物课程。

    1905年,虞和钦留学日本东京清华学校及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科),1908年毕业回国,以部试授格致科进士、翰林院检讨,调任学部图书局理科总编纂。1917年后历任山西、热河省教育厅长、西北军财务委员、京绥铁路货捐局总办兼绥远货捐分局长等职。

    弟弟虞和寅1907年赴日本留学。1914年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采矿冶金科毕业。1920年左右来到辽宁抚顺煤矿调查,他始终坚持事必躬亲,走遍抚顺煤矿的各个矿场。用一年多时间,写出了《抚顺煤矿报告》。文章结构庞大详尽,行文细腻生动,文风活泼,图文并茂,使不懂企业经营、不懂工业技术的人,没到过抚顺煤矿的人,都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中国工商矿业调查报告中的权威史书,至今仍珍藏在中国历史档案馆。

    1930年,虞和钦在上海创办开成造酸公司。这是我国最早完全使用国货原料制造硫酸的企业。著名化学史家袁翰青院士在《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曾提到: “虞和钦先生是我国近代化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学者之一。”

    不久虞和钦辞归,“隐于书画诗琴舞”,自号“五隐先生”。还曾开办国际舞学社4年,在寓所教授书诗琴艺。1938年复出,创设开明灯泡厂、葡萄糖厂。记者 陈晓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