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依北斗望京华

今天的北斗河与望京路。

王之祥摄影集里上世纪30年代的望京路。

望京路边花坛里的效实中学“门头”,仅作示意。

    一铲 文/摄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的诗,无意嵌入宁波城西的地名,北斗河、望京路。

    望京路,是宁波西城墙拆除后改建形成的一条路;北斗河,原是城墙外的护城河。

    “望京”二字来自望京门,曾经的宁波西大门。很多城市都有这个地名,朝着京城的方向。家国情怀,在传统士大夫心中,向来是重要的。

    讲望京路、望京门,不得不说城墙,讲罗城,谈唐宋明州城的格局。这些,随着上世纪宁波老城的拆除,已经很难被还原和想象了。

    还好,有一些老照片,记录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宁波城市的样子。幸运的,其中便包括望京门和宁波城墙的雄伟英姿。

    通往京城的路

    望京门有张“标准照”,出自英人Alexis Sidney Krausse所著的《CHINA IN DECAY》(1898年版),是从望京桥上拍的望京门。

    这张照片可看到望京门有陆门,行人可通过瓮城进入城市;也有水关,使西塘河与月湖水系相通,商旅可驾船经过。这与《宁波旧影》一书中,一张标注为“西水关”的照片互为印证。

    望京门的水门自宋朝便有名,《宝庆四明志》特别记录了“回城门凡十,西曰望京门,有水门通漕运,旧名朝京”。西门,是通往京城最近的路。时人沿着西塘河,也叫后塘河、官塘河,一路向西,沿浙东运河过余姚、上虞、绍兴,抵杭州,接京杭大运河。

    没有高速、飞机的时代,运河便是串联整个国家的交通大动脉。故而在申遗时,望京门曾一度被认作运河的南端。

    这样的认定不是没有道理。至少在一代又一代行色匆匆的墨客心中,望京门是个标志性的存在。宋人陈著眼中,望京门代表着离愁别绪,“望京门外,怕见催发,东门行马”,是他的词。明人张得中从宁波出发去北京做官,将两个月的行程写成长诗《北京水路歌》,起首一句“四明古称文献邦,望京门外西渡江”,代表他的兴奋与骄傲。

    对无意流浪至此的朝鲜人崔溥来说,宁波城门的“奇观胜景”让他眼花缭乱,慌忙中甚至记错了北门与西门。而晚清一位外国学者写下的手记片断,则要冷静一些,“沿着古老的西塘河官道泛舟东行,过了高大的、有着三个拱券的大卿桥,宁波望京门城楼的景象已然越来越清晰了。大卿桥以东,是石板平桥望京桥。由于西塘河是宁波前往绍兴、杭州方向的重要水道,舟楫繁忙,于是虽为平桥,望京桥却造得非常之高,以便较大的船只通过……”

    宁波老照片收藏者“水银”整理的老照片中,有两张望京门上西望的照片,西塘河上,高挑的三孔石桥依序排列,桥拱之高甚至于屋顶相平,始信“航舶过往风帆不落”的记载是真的。

    永远的望京路1号

    随着运河时代的结束,望京水门的历史使命走向终点。

    进入20世纪之后,“望京”二字的记忆点,移向别的方向,比如1912年成立的效实中学。因为长期占着“望京路1号”的门牌,在1999年秋季搬迁之前,老效实的荣光与望京路紧紧联系在一起。

    效实中学的前身是卢鸿昶等人于1904年创设的宁波育德初等农工学堂,本身是一座有故事的学堂。宁波西门城墙下,曾为“堕民”聚集地,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世代只能从事最低下的职业,子弟虽有才智,也不准求学入仕。

    宁波名士、著名教育家陈训正与其友卢鸿昶怜惜其遭遇,偕同省内名绅联名呈报朝廷,请旨开放“堕民”,得到允准。光绪三十年(1904),由卢洪昶出资,陈训正任堂长(校长),在盘诘坊创办了育德初等农工学堂。陈训正自编教材,首先开展“人格教育”,并亲自撰写学堂校歌,“堂堂亚东,泱泱大风,四明佳气横青葱,问越中子弟,谁人不是文明种……”至1911年,学堂毕业三届学生,培养了不少人才。

    效实中学则由钱保杭、陈训正、陈濂夫等人在育德学堂旧址上创立,最初目的是创设一所中学,“以施实学为主旨,作鼎革之先声”。草创之初,教学艰难,但教职员工都是饱学之士,不慕荣利,安于清贫,奠定了效实中学的传统教风。

    校舍的扩建,如后来学子念念不忘的中山厅、集思舍、益三舍等等,都是校友捐钱,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步兴建起来的;而健身房、体艺馆等建筑,则是在校学生用历年自办伙食的积余,集腋成裘,自行兴工建造的;仪器室和图书馆,也是由毕业学生捐赠,添置起来的。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辉煌,1999年,效实中学搬迁至白杨路,老校舍除了门口的两棵银杏再无往日痕迹。直到今天,效实中学校友群仍执着地叫“望京路1号”,好像在怀念无法割舍的过往。

    二院、发电厂及其他

    1929年,在“堕城垣,兴市政”运动中,宁波老城六道城门,东北东渡门、正东灵桥门、正南长春门、正西望京门、西北永丰门、北门和义门,以及城墙,在同一时间被拆除。1933年,沿城基筑马路,望京路成为宁波第一条环城马路(长春路-望京路-和义路-江厦街-灵桥路)之西北段。文革时期曾与长春路北段合并改称长征路,1981年改为原名。

    对望京路来说,曾经的几十年,除了老效实的记忆,还曾云集着众多大型工厂。

    比如,1914年12月建成的宁波发电厂,1954年改为公私合营宁波永耀电力公司。王之祥先生的摄影集中,有一张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拍下过发电厂的样子。比如,宁波毛纺厂,原名羽毛制品厂,生产鸡毛刷,靠手工操作。1969年改变生产方向,生产氨纶毛线,1976年改为宁波毛纺厂。还有光学仪器厂、前卫电机厂、工人大厦等。

    整条望京路,唯一没有迁址的“钉子户”是宁波第二医院。1843年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在原道教场所“佑圣观”始设诊所。1875年,传教士白保罗接替玛高温,并从“佑圣观”迁址到北门城墙外的姚江边。1915年,第三任院长兰雅谷将其改名为“华美医院”,也就是第二医院的前身。在建造新住院大楼过程中,正好碰上拆城墙运动,几番周折,医院取得了城墙地基的合法使用权,并用质量极好的城墙砖建起了住院楼。无怪有人说,如今想看宁波的罗城,只能到这1930年建成的楼里转转了。

    今天的望京路,南起西门口,与长春路相连,北至北郊路口,与永丰路相接,濒临北斗河东岸。2012年,有文保人士在工地发现望京门遗址城砖,经市考古所抢救性挖掘,除城墙外,还发现了东汉至六朝遗存,如今正在就地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参考文献

    《人物·事件·记忆:浙江辛亥革命遗迹图考》

    《宁波效实中学》李庆坤

    《优雅惬意望京路》罗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