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宁波书城三楼,孩子在看书,大人在看手机。 |
暑假来临,各大书店迎来大批小读者,不少学生到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 上周末,记者在宁波书城看到一个现象:孩子们人手一本书,阅读十分认真;而陪在一旁的家长则人手一部手机,刷得无比投入。 孩子在看书,家长刷手机 现象 在宁波书城三楼青少年阅读区,大部分读者都是学生,也有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书。有的坐在书桌旁,有的在书架边席地而坐。 人比较多,但阅读区域比较安静,阅读氛围很好。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和爸爸并排坐在窗边的长凳上,各自偏向一边,男孩捧着一本科学探索类的书本埋头阅读;旁边的爸爸腿上放着一本书,手里拿着手机在看,两人互不打扰。 记者走了一圈,发现这样的场景还真不少:这片开放的青少年阅读区,有11位家长,其中9位家长在看手机,2位年长一些的家长在发呆;13个孩子全部沉浸在书本阅读的世界里。 一位穿白色T恤的爸爸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不停点动,像是在回复信息,儿子在边上看一本《植物大战僵尸》;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女儿背靠背坐在凳子上,妈妈戴着耳机在看短视频,女儿则专注于手里的书。 原因 有家长坦言“很难静下心读书” 为什么不和孩子一起阅读?就这个问题,记者在现场随机询问了几位家长,得到的答复各不相同。 一位爸爸说:“我是做销售的,工作离不开手机,要随时回复客户的消息。今天也是好不容易抽出周末时间陪孩子过来选书。”他觉得,孩子选书,他忙工作,互不影响。 一位妈妈拿起手边的书,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也想和孩子一起看,但看了一会儿就想刷手机。现在习惯了手机碎片化阅读,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还有一位妈妈说:“很正常,现在谁离得开手机呢?再说,现在是纸媒屏媒共存的时代,并行不悖。而且不少家长陪孩子待在少儿读物区,这些书籍并不适合家长看。”她说,看手机不一定就是在消遣时间,只是阅读载体不一样而已。但她也承认,对于孩子来讲,还是纸质书更合适,一方面阅读起来能更加专注,另一方面对孩子视力也好一些。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在低幼读物区,几乎看不到家长看手机的现象,大多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主要是因为孩子太小,自己没法读懂绘本上的文字和故事情节,必须由家长在一旁讲解。 说法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家长应言传身教 对于上述现象,记者请教了教育界人士。 江北中学语文老师吕旭芳说,现在很多家长都是用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有些甚至不阅读、只消遣,这样的“言传身教”,其实已经决定了孩子很难爱上阅读。 江北中心小学校长王定波说:“小朋友去书城目的很明确,就是找书阅读。而家长更多是在陪孩子,他们只是把日常习惯带到了书店,这很正常。” 对于家庭亲子阅读,王定波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示范者和引导者,如果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部分家长在陪孩子阅读时存在一些问题:孩子在阅读,自己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有的尽管在陪着阅读,但心不在焉、走马观花,与孩子聊起刚才读了什么,连个一二三也说不出来。 提醒 别只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请看看“别人家的父母” 孙平华来自象山,是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浙江省首批阅读示范家庭、宁波市十佳阅读家庭获得者,他说:“家长在百忙之中把孩子带到书城去阅读,这是值得肯定的。我认为,看手机也是一种浅阅读,但既然和孩子一起到书城看书挑书,家长更应该发挥表率作用,比如在挑选书籍的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与孩子同看一本书,说说各自的读后感等,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效果。” 孙平华认为,父母对待阅读的态度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从小喜欢看书是受母亲的影响。我母亲如今90多岁了,还坚持每天看报、看书、做笔记,她不仅写诗写词,还出版了个人回忆录。”因此,他也很注重培养女儿的阅读习惯,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女儿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是学校里名副其实的才女。 采访中,孙平华提到的两个细节,可供大家参考:一是以前女儿小的时候,每逢寒暑假,他会把女儿放到当地的新华书店里,自己去上班,下班的时候再接回家。二是把阅读和有趣的户外活动联系起来,有时候他带着女儿到户外游玩,穿插着创造一些新鲜有趣的阅读活动,比如在帐篷里读书、在吊床上读书、在小船上读书等,营造各种阅读氛围,让孩子爱上阅读。记者 马亭亭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