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戴的是什么啊?”“我的耳朵生病了,需要戴这个。”每当有小朋友指着人工耳蜗,好奇地问梓豪(化名),他总是这样回答。家住海曙区石碶街道的梓豪今年4岁半,是一名先天性聋儿。幸运的是,经过康复治疗,他听说能力与健康儿童并无差异,还从幼儿园拿回不少奖状。这一切,都得益于宁波针对残疾儿童和少年推出的康复服务。 梓豪出生于2015年,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他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身为母亲的郑红(化名)坚持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治疗。人工耳蜗给郑红和孩子带来了希望,但一个人工耳蜗需要8万-50万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在家人和亲朋支持下,郑红筹钱为当时8个月大的梓豪安装了双耳人工耳蜗。 不久后,海曙区残联根据政策文件规定,紧急为郑红送去4.5万元补助款,并根据她家实际状况,为梓豪申请了困境儿童生活补助。每个月900元的补助款缓解了这个家庭生活窘境。 2017年,郑红成了单亲妈妈,只能依靠低保金和父母的资助生活。根据宁波市残疾儿童和少年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海曙区残联建议郑红带孩子到宁波市康复医院接受康复训练,这样梓豪能够得到每月2000元学费和每月600元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康复生活补贴。 进入康复医院后,梓豪每周有两到三节康复课,郑红每次都带着儿子早早来到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梓豪的进步十分明显。 2019年秋天,性格开朗的梓豪进入幼儿园,与健全的孩子一起学习。郑红欣慰地看到,梓豪与老师、小朋友的交流互动没有障碍。全班30个小朋友中,他的动手能力、绘画水平甚至能达到中上游水平。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残疾儿童和少年康复服务,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残疾儿童和少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做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一个不少”,残疾儿童和少年康复服务制度规定的救助年龄范围、部分康复服务项目及补贴标准等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16年至2020年6月底,全市累计有5212名残疾儿童和少年享受康复服务优惠政策,为他们自身成长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记者 陶倪 通讯员 范亚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