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志愿者帮助“失独”的她走出阴霾如今,她从帮扶对象化身志愿者

“我走出来了
想帮更多的人
照进阳光”

    13年前,家住奉化尚田街道印家坑的汪炳素天天以泪洗面,度日如年。儿子意外猝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让夫妻俩的生活陷入黑暗。

    3年前,有一群人走进了夫妻俩的生活,他们是奉化“青鸟探巢”公益项目的志愿者。一顿家常菜、一次唠嗑、一次旅行、一次陪伴,他们想让这些失独老人走出来,享受该有的生活。

    现在,汪炳素从帮扶对象化身志愿者。“我走出来了,想帮助更多的人照进阳光。”她的知恩图报,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更是宁波精神的生动诠释。

    独生子猝死后那10年

    逢年过节她都往山上跑

    2007年12月4日,年仅25岁的独生子意外猝死,对汪炳素来说,这是难以抹去的伤痛。“他走得很突然,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儿子离开以后,夫妻俩的生活仿佛失去了色彩。那10年,夫妻俩很少出门。逢年过节,汪炳素总喜欢往山上跑。谁家的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家了,谁家添了一个大胖孙子,谁家的孙子考了一个好大学,别人家的热闹事,却总是刺痛着汪炳素的神经。她常常一个人徒步走上毛竹山,一呆就是一整天。看着远山,她总是痴痴想着,如果儿子没有走,该找媳妇了,说不定都抱上孙子了……

    “每次过节,家里不见人,准是上山去了。我知道她心里难受,每次都等天黑了才回来。”丈夫印米再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本来就沉默寡言,儿子走后,他的话更少了。没有农活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在家抽烟,一根接着一根。

    村里的干部送去慰问金,被他们拒绝了。

    “我们不要慰问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那几年,他们的生活仿佛“与世隔绝”,他们走不出来,别人也走不进去。

    除夕夜的一通电话

    让夫妻俩红了眼眶

    日复一日,夫妻俩的生活在孤苦中煎熬着。2017年9月23日,有一群人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叔叔阿姨,我们来看看你们!”孙常波是奉化“青鸟探巢”爱心公益项目的发起人。该项目是奉化区计生协会和“锋之社”公益组织携手共创的失独家庭健康关爱项目。2017年,他们首批结对了奉化的10户失独家庭。

    那天,汪炳素絮絮叨叨说了很久。10年中憋在心里的话,仿佛在那一刻倾泻而出,说着说着,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那次同行的有10多个志愿者,他们忙着切菜做饭,在老人家里提前吃了一顿中秋团圆饭。印米再更是老泪纵横,这是他们10年来第一次过中秋节。

    “叔叔阿姨,以后我们来照顾你们!”打那以后,4名志愿者与夫妻俩结对,孙常波担任队长。每个月,志愿者们都会相约来到印家坑,陪老人聊天吃饭。天气晴好的时候,他们会带着老人去周边转一转。

    “我们做的只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他们需要的就是最平常的陪伴。”慢慢地,孙常波发现,老人脸上有了笑容,话越来越多了。

    “常波,最近天冷了,出门多穿点!”“家里种的玉米熟了,周末拿点回去!”电话里,汪炳素开始唠叨这些家常事。

    那一年除夕,爆竹声声辞旧岁,但夫妻俩却躲在房间,一人守着一台电视机看春晚。

    突然,汪炳素的手机铃声响起,传来熟悉的声音。“叔叔阿姨,我给你们拜年了,新年快乐!过两天来看你们!”那一刻,老人的眼眶红了。心与心的距离,近了。

    怀着感恩的心

    她从帮扶对象变成志愿者

    “最近很忙吧,看你都瘦了一圈!”“这阵子没休息好,你们身体怎么样?”7月17日下午,记者和志愿者们一起来到印家坑。老远,汪炳素就在村口等着,脸上挂着笑。一见面,他们就像家人一样聊开了。

    志愿者邱娜和岳文慧每次来印家坑,都抢着做饭。小龙虾、剁椒鱼头、卤牛肉……忙乎了2个多小时,餐桌上满满一桌美味佳肴。

    “其实我做菜很一般,我老公是厨师,这道剁椒鱼头是刚刚‘恶补’的,给叔叔阿姨尝尝鲜。”

    餐厅的墙上挂着夫妻俩的大幅合照,走近一看,是用一颗颗水钻贴成的,这是邱娜费了一个多月完成的礼物。志愿者的用心,夫妻俩都看在眼里。

    “如果不是他们,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下去。我想和他们一样,去帮助别人。”抱着感恩的心,汪炳素第一次跟着志愿者去社区参加志愿服务。虽然只是端茶倒水的事,但她却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平日里,汪炳素每天凌晨四五点就拿着扫帚,去村里的主干道扫地。在她的带动下,印家坑成立了村里第一支志愿者队伍,成员越来越多。

    村委会附近,新建了一个“爱心坊”,放着一台洗衣机、一张洗头的躺椅,主要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服务,这里的很多物品都是汪炳素自掏腰包买来的。

    现在,“青鸟探巢”有212名志愿者,结对奉化82户失独家庭,汪炳素从曾经的帮扶对象变成了其中一员。前两年,听说岳林街道有个独居老人生活贫困,情绪低落,迟迟走不出来。她主动和志愿者一起上门劝导,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开导,慢慢让老人走出了阴霾。

    “现在,我走出来了,我想帮助更多的人照进阳光。”汪炳素说,志愿服务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她会一直做下去。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严世君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