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黔西南州兴仁市委常委、副市长林体讲述他的“扶贫经”

用不同的“钥匙”打开不同的“结”

林体(右二)走访了解大球盖菇种植情况。

受访者供图

    “在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多的情况下,是没法找到一把‘万能钥匙’的。在工作中,我们不能照搬东部模式,也不能固守西部现状,必须深入把握致贫原因,因地制宜、东西融合、对症下药,才能打开贫困症结,拔掉穷根,摘掉穷帽。”

    7月21日下午,宁波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现挂职黔西南州兴仁市委常委、副市长林体告诉记者,自2018年4月抵达兴仁之后,他就始终坚持这个工作理念,在扶贫一线努力寻找解开贫困症结的“钥匙”。

    2018年9月,兴仁成为黔西南州第一个通过国家第三方摘帽评估的县,并顺利撤县成立县级兴仁市。2019年,林体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一只鸡探索出农村产业发展“新钥匙”

    “刚到兴仁的一段时间,走到农村,发现很多人家都养鸡,走进超市,却几乎买不到本地鸡蛋。作为一个农业产业县,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林体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充分调研,他发现当地没有规模养殖场,老百姓的鸡蛋完全是自给而已。于是他提出,要用农业现代化的方法解决农村贫困的老问题。

    2018年和2019年相继投入两批东西部帮扶资金900万元建成兴仁天元生态蛋鸡养殖厂,总规模达到150000羽,企业当年就实现盈利200万元。“但这并不是我的理想目标,因为企业挣钱了,老百姓没有植根到产业链上,这不是扶贫的真正有效模式。”

    说到这时,林体讲起了他的又一次大胆尝试。2018年12月,林体提出以天元蛋鸡养殖场为支点,建设一批小规模的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型养殖场,把周边老百姓和蛋鸡养殖产业进一步融合。这时却出现了意见分歧,在启动资金、养殖技术、群众工作等一些列问题上出现了激烈的讨论。

    2019年4月一个月内,林体到城南街道和保驹村开了5次论证会、3次群众会,给大家把账算清楚,把所有的环节都推演清楚。终于,2019年6月15日早晨6:30,他亲自把第一批7500只鸡苗送到贫困户家里,每户家庭养殖500只蛋鸡,共覆盖15户贫困户。鸡养在别人家,他却看成是自家养的,每星期都要去看上一眼才安心。10个月产蛋周期结束后算下账,每户人家养500只鸡,盈利达到了2.5万元!

    “在贫困山区发展产业,不必‘贪大求洋’,关键是要引进企业走现代规模化发展之路,根本是要带动农村群众参与,最终是要让老乡的钱袋子鼓起来!”说完养鸡的故事,林体很笃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扶贫产业发展理念。正是沿着这样的工作思路,两年多来,他分别推动建设了年存栏2000头肉牛的惠丰养殖场、5000亩红心猕猴桃产业园、200亩阳光玫瑰葡萄园等14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7000万元,直接带动贫困户超过20000人,不仅培育了一批企业,更是带富了一方百姓。

    打开新生活必须得是一把“新钥匙”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的创举,兴仁市易地扶贫搬迁户4697户,共19947人,覆盖全市18个乡镇(街道),分别搬迁在3个安置区。搬出大山深处,摆在新市民面前是全新的生活环境,更是全新的挑战。如何做到快速适应、有效稳定?

    “留守的新市民以老人和小孩为主,绝大部分缺乏就业技能,到工厂上班并非首选;能外出的人员基本已外出,留下来的要么出不去,要么不愿意出去,转移到东部就业也行不通;搬出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农民,对土地有强烈的依赖,对从事农业有天然的兴趣,所以,农业就业或许是最理想的出路。”基于这样的分析判断,林体在薏品田园街道安和社区提出了“一分地、一份工、一个园”的模式。

    对于大部分异地搬迁户而言,离开土地带来了一定的心理恐慌。针对这一问题,林体“用一分地留下浓浓的乡愁”,协调拿出近30亩土地,按一户一分的标准分到留守安置社区的家庭。面积虽不大,但解决了搬迁户种菜种葱的基本需求。“好几回早上来到这片自留地,看到大爷大妈们正在认真地浇水施肥,真有一种城市田园的感觉。”林体说。

    进城后能找到一份工,有稳定的工资收入,这无疑是让搬迁户稳定下来的最重要举措。但是搬迁户大部分上要照顾老人,下要照顾孩子,没办法到周边企业入职。林体就协调兴仁工业园区加工企业和返乡创业人员,安排扶贫资金成立扶贫车间,让社区居民下楼就能工作,上楼就能照顾家庭。

    解一时之困,更要解长久之忧。2019年11月以来,林体亲自牵头招引了一家浙江企业、一家云南企业和一家兴仁本地企业,流转近1000亩土地种植大球盖菇,办起了大球盖菇生产基地和加工厂,建成了高标准的工业辣椒加工厂和茶叶加工厂,形成一个街道层面的农业加工园区,总投资超过2500万元,一年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700个,工人日平均工资达到100元。

    “在家门口为农民提供农业就业岗位,受到了搬迁群众的欢迎。日后,我们将依托三个加工厂,逐步让他们成为农业产业工人,真正在城里稳定扎根。”林体对新市民的未来充满信心。

    动员最大的力量 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门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彻底斩断穷根的根本之计。“2018年5月,我第一次踏进波阳镇杨柳小学,看到孩子们瘦小的身体,四周通风的食堂,还有用了几十年的旱厕,当时深切感受到教育扶贫的压力。”林体动容地跟记者说起两年前的第一印象。

    说干就干,林体马上跟宁波团市委领导联系,汇报兴仁义务教育段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经过一个多月的对接,两地共青团发起了“牵手行动”,包含营养晚餐、特色课堂、牵手夏令营等五大活动。

    如今,宁波各级共青团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每年为兴仁500名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提供1500元营养晚餐费用,现已发放150万元,第三年的资助款也已筹集到位;在在水一方、安和社会等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和5所学校建成特色课堂,两年暑期共组织“一起去看海”牵手夏令营5期,覆盖贫困学生200余;两年来培训各类教师超过了3000人次……

    时隔两年,杨柳小学现已有了崭新的宿舍楼,所有的床铺、柜子和被褥都是林体协调宁波华贸集团捐赠的;宿舍楼旁边就是敞亮的食堂,营养餐制作完全达标,旱厕也改造成了干净的水冲式厕所,这些都是林体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市分行投入25万元改造的。教学楼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教室,摆放着色彩鲜艳的六角形课桌和各种书画用具,这是宁波“小画大作”捐资10万元建成的特色美术教室。

    “看到小朋友第一次坐飞机时的激动,对宁波大海的期待,看到贫困户在香菇棚边上领工资的喜悦,看到一车一车的兴仁农特产品发往宁波……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林体向记者表示,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道路上,自己付出很多,但收获更多,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一定咬定青山不放松,发扬宁波年轻干部的铁军精神,以优异成绩完成对口帮扶工作任务。

    记者 房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