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5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托尔斯泰的见解

——读《托尔斯泰读书随笔》

    □清  宸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论文集,是托尔斯泰对一些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点评;第二部分是书信集,是他和文学界朋友们的鱼雁往来;第三部分是从托翁作品《阅读圈》中选译的内容,记录了作者日常的读书心得;最后部分内容选译自托尔斯泰著作《生活之路》,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托翁针对当时自己身处的现实环境,提出的各类看法,体现了他一贯秉持的人生态度、政治理念和宗教观点。令我个人比较感动的是:这位伟大的作家身上,既有着堂·吉诃德般的理想主义精神,也具备我们儒家文化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道德倔强。此种决心与情怀,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难得的。

    就文学角度而言,《托尔斯泰读书随笔》中最富有价值的,是全书第一部分,尤其是托翁对于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李尔王》的批评。客观来说,托翁的评述反应出他个人文学观念中比较偏执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他的观点是无的放矢,是大放阙词。相反,这种类似“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评论,恰恰体现了托尔斯泰是一位真诚、率直的作家。他详细分析了《李尔王》中存在的荒诞和错愕,并指出:莎士比亚活跃于十六世纪,那是戏剧的黄金时代。他所写的剧本,首先用来供演员演出,然后还得争取观众的认可,赢得像伊丽莎白一世等皇族和权贵的欣赏,并收取尽量可观的经济收益——这关系到剧场和演员的生存问题。所以很多时候,身兼编剧、演员、老板多重身份的莎士比亚确实会不顾角色个性,为之写上连篇累牍,甚至有些哗众取宠意味的台词。其实最初,莎翁剧作也属通俗文学,但随着它们被一代又一代文学界巨擘不遗余力地进行赞誉、追捧,才终于在19世纪,登上了至高无上的戏剧至尊地位。而这之后的观众,由于事先就被莎剧的各种响亮名头给震慑,从而多少丧失了独立赏析、判断的能力。这同时使得另一部分读者,即便有“想法”,也不敢冒着“犯众怒”的风险,大胆说出来。相形之下,托尔斯泰的耿直和坦诚倒是颇值得那些一味“随大流”的评论家和读者学习了。

    托尔斯泰对“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也没嘴下留情。在《托尔斯泰读书随笔》中,托翁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小说的创作准则:第一,艺术作品要努力解释生活中那些新的东西。第二,作品的形式应该优美,要和内容相符。第三,创作者对自己所描写的对象需怀有相当的真诚度,如此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可托翁觉得,莫泊桑的某些作品并没有达到上述的第三条准则。譬如《漂亮朋友》就写了一个投机取巧的混蛋,靠着不择手段,走向成功的故事。托尔斯泰很反感莫泊桑居然是用一种漠然的笔调在娓娓描述。这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丧失道德立场。当然,今天我们公认《漂亮朋友》是现实主义的讽刺佳作。可托尔斯泰提出,一部优秀的小说不应离开它悲悯的宗教基础。这一点其实也是托翁自己在创作时,所严格恪守的原则。

    此外,托翁对契诃夫、屠格涅夫、果戈里的作品也提出了意见,很多看法一针见血,切中肯綮。

    客观而论,托尔斯泰的文学观念有许多可以讨论、商榷的地方,但有一点却值得敬佩:他时刻保持了对于文化的深度思索,也绝不因任何理由放弃自己独立的逻辑思考。对于同行,从不恶意贬低,也不敷衍吹捧。所有评论俱是发自本心,展现出严谨规整的文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这,也正是这位小说巨匠最为可贵的精神所在。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 商务印书馆2020年4月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