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时俱进 服务“三农”

宁波供销合作社初心不改

供销电商公司发货车间,工人们正根据网上订单打包商品。

上世纪60年代,杖锡乡供销分社李家坑村生活商店。

    宁波市供销社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的跌宕起伏,却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保障商品供给、服务城乡群众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代,宁波市供销社继续谱写着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城乡的新篇章。

    老底子的供销社:

    百货齐全 百业兴旺 百姓喜爱

    宁波解放以后,宁波地委决定于 1950年3月21日成立宁波专区供销合作总社,大力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各县级供销社相继成立,基层供销社快速发展,各级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开展各类购销业务,推销农副产品,供应生产、生活资料,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深受农民欢迎。

    鄞州区档案馆提供的一组照片显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村供销社的商店里,三尺柜台前,顾客正在挑选鞋子、热水瓶和布匹等生活用品;柜台后面,售货员面带笑容,热情服务,背后的柜台上整齐摆放着瓷碗、茶具、文化用品等。鄞州区供销社提供的一组照片则表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供销社支持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包括发展粮食、棉花生产,长毛兔等土畜产养殖,制作铁制品、竹制品和手工艺品等,还包括农副产品的收购和销售等。曾在供销社工作42年、如今已88岁高龄的王安宁自豪地说:“在那时的农村,几乎所有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都是通过供销社收购、供应的。同时,供销社商店里商品品类齐全、价格公道,质量也可靠,老百姓都很喜欢。”到供销社(商店)买东西,是那时老百姓的生活日常,现在许多老宁波人对供销社还记忆犹新。

    转型期的供销社:

    市场、饭店、商场蔚为壮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97年前,为适应开放、搞活、多渠道流通的新体制,全市供销社着力进行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三性”恢复,即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其中,县级以上供销社改“官办”为“民办”,退出政府系列;基层供销社相继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建立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领导管理体制;社有企业则在未触及产权和职工身份的背景下,在劳动制度、农民入股限制、经营服务领域、分配制度、价格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改革了计划、财务、物价、基建、人事、劳动等管理制度,扩大了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供销事业的新一轮发展。

    这一时期,社有企业对内实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对外则大力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发展社有经济,一大批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商场、市场、宾馆、饭店相继建成。成书于2011年9月的《慈溪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志》显示,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慈溪冷冻厂,是从日本国引进设备以补偿贸易方式创建的。该企业于1983年9月筹建,于1985年4月正式投产,当年出口保鲜和速冻蔬菜529吨,创汇37万美元。1992年10月,企业更名为慈溪冷冻总公司。1997年,慈溪冷冻总公司启动改制,于1998年1月改组设立慈溪海通食品有限公司;2000年11月再次改组,成立了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1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是慈溪市首家上市公司。综合档案资料显示,除海通食品外,在这一时期成立成长、较为知名的企业还有二号桥市场、南苑饭店、海田国贸、新江厦超市、慈溪大酒店等。

    从1997年至2003年,各地供销社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先后对本级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开展了产权和用工“两项制度”改革,全市供销社系统184家县以上企业、76家基层供销社完成改制,3.8万余名在职职工转变身份,1.8万名离退休人员妥善安置。经历这一轮艰难转型改制后,全市供销社围绕“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以发展社有经济为中心,重建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和基层组织体系——开展“二次创业”,调整经营结构,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实事工程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启动建设农产品营销体系,开展农信担保服务等。2009年,宁波完成市、县两级供销社机构“三定”和人员“参公”管理工作。自2000年起,市供销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和全省系统特等奖。

    新时代的供销社:

    新起点、新目标、新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的重要批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要求在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坚持合作经济基本属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下,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近年来,宁波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壮大社有经济。一方面,从供销合作拓展到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民合作经济联合组织(简称“农合联”),累计建成104家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和43家特色产业农合联,着力构建以农合联为平台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健全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再生资源回收等经营服务体系。目前,供销社仍是我市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主渠道,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供销电商是我市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的第一品牌,是我市促进“品牌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生力军,2019年开展线上线下农产品促销推介活动百余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近10亿元。而“搭把手”智慧一体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已实现了宁波中心城区全覆盖,用户数超50万户,实现垃圾减量超6万吨。

    当前,市供销社正在推进实施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拓展大市场、塑造大品牌、深化大服务、提升大境界的“六大行动”,争做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要窗口”建设模范生。实施“555”龙头社有企业培育工程,用5年时间,培育壮大5家龙头社有企业,使其年经营收入规模或综合经济效益提升50%以上;发挥“三位一体”数字化服务体系的大数据平台优势,搭建智慧型现代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塑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供销社为农服务品牌;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三服务”活动,推动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走深走实;提升大境界,树立忠诚奉献、廉洁自律、担当作为、精准服务的供销铁军新形象。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