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舟孟社区组建8个微信群解民忧

“跨界”社工喊你“有事私聊”

灰色铝塑板挡住小区外夜宵店的油烟。

    二楼平台有杂物,能帮忙清一下吗?我家漏水了,什么时候可以来修一下啊?小区马路上的井盖有破损,要是哪天垮掉会“吞人”的,赶紧换了吧……这些问题,小到鸡毛蒜皮,大到人命关天,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鄞州区百丈街道舟孟社区的网格微信群里。

    居民“点题”,社区“解题”。在这个无物业的老小区,去年7月社区出面组建了8个网格微信群,把居民拉进微信群里,社工“跨界”承担起原本应由物业承担的工作,至今已“解”了居民提出的大大小小300多道“题”。

    1

    夜宵油烟让人开不了窗

    社工加班,入户感受油烟“暴击”

    “每到晚上,各种夜宵油烟‘呼呼’地吹上来,我们根本不敢去阳台,连窗都不敢开。”翁先生住在宁舟巷50号,一到夜里,楼下沿街商铺的夜宵生意火爆,翁先生不得不紧闭门窗,隔离外界的油烟。

    前不久,翁先生忍不住在网格2群里向社区网格员吐槽,请社区帮忙看看楼下夜宵的油烟怎么样才能不再扰民。“这问题持续很多年了,讲心里话,我对解决问题并不抱很大希望。”

    但没想到的是,翁先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被网格2群社工张玲玲记在了心里。她绕着沿街商铺走了一圈,详细地在本子上记录了商铺的业态、内部格局、营业内容和时间。甚至连着几天的夜里,她故意晚些时间下班,到与沿街商铺“接壤”的居民家中拉拉家常,现场感受油烟“暴击”。

    “商铺的后窗朝着小区,最近的离居民家阳台只有一两米,的确影响很大。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张玲玲和社区党委书记余佩宏一番合计、设计方案,并请求街道帮忙。

    一周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舟孟社区周边餐饮商铺靠小区一侧的窗户,在留出一定空间后,都钉上灰色的铝塑板,一直封到商铺顶上,让沿街商铺产生的油烟不再扰民。

    2

    用了快20年的防盗门 怎么换

    社工全程“跑腿”,居民“坐享其成”

    门框变形、推拉费力、按键失效、落锁失灵……这扇用了快20年的楼道防盗门,给居民进出造成很多不便。“我们想换个防盗门,不知可不可以?”在网格7群,墙门组长代表居民向社工励静萍提出问题。

    励静萍说,换一扇防盗门要近万元,得征求这幢楼全体业主的同意。这幢楼共11户人家,除去区里的补贴,每户要承担700元左右的费用。

    为了征得所有业主的同意,励静萍前后组织大家开了5次会,最终统一了意见。好在这幢楼当初缴过住房维修基金,业主自行承担的费用可以从这里面支出。

    区里的补贴怎么领?当初缴纳住房维修基金的原件找不到了怎么办?励静萍主动承担起“跑腿”业务。发票、预算单……这些事情虽然繁琐,但也不难,难的是当初缴纳住房维修基金的原件,励静萍想了不少办法,最后还是去档案馆里才找齐了原始材料。

    3个月后,一扇崭新的防盗门运进小区,大家很开心,拍照片、拍视频,和邻居、朋友分享。

    3

    “有事私聊”成了口头禅

    百余居民成为她的微信好友

    “阳台下、车棚外的那块绿地,常年被树遮住阳光,基本都枯萎了,地也一直是潮湿的,蚊虫成堆。能不能整理一下?”

    “不好意思,现在都半夜了,但我们楼的卫生间管道堵住了,家里溢得一塌糊涂,能不能帮忙联系下修理工啊?”

    “我们整个小院只能停七八辆车,但隔壁邻居家就占了两个车位,其中一辆还是‘僵尸车’,你们能帮帮忙让他处理掉吗?”

    “楼下电瓶车排队充电,都是居民从家里私搭出去的电线,这样有安全隐患的,社区能不能设个集中充电的地方啊?”

    ……

    这样的求助信息,记者在舟孟社区的8个网格微信群里看到不少。“有事私聊”则成了励静萍在网格群的口头禅。一年来,因为各种问题而加她“私聊”的居民已经超过100人。“和大家慢慢处着,从一开始的服务对象渐渐变成了朋友。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真心付出了,别人能看得到。”

    “居民‘提问’了,社工就要‘解答’。”余佩宏说,社区有明确要求,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必须件件有回应,事事有交代。“看到了,就要尽快回复。就算暂时操作起来有难度,也一定要客观答复,告知居民实情,以沟通取得理解。”

    据介绍,自去年7月社区出面组建了8个网格群后,大大小小的居民求助和咨询,几乎每天都有,至今已为居民解决问题300多个。

    记者 滕华

    ■网友热议

    “处女座lesiler”:这样挺好的,邻里关系也好,为什么我觉得比物业强多了。

    “其”:真好,证明不是所有小区都要有物业的。

    “小芋圆冬瓜茶”:老小区能解决这么多问题,不容易,点赞!

    “石岩电脑”:我感觉这样挺好的,小区不需要物业,社区可以全包,这样邻里关系也很好。

    “柏樹子”:要不把该交的物业费交给社区吧,取消物业。

    ■编后

    关于这条新闻编者想说的有两点。

    一是,既然是社工“跨界”承担了许多工作,让居民“坐享其成”(比如11户居民换楼道防盗门),那么,居民也不能觉得“理所当然”。网友所说的“把该交的物业费交给社区”可能做不到,但居民是不是能“凑份子”,夏天买几个西瓜,冬天买几副手套,感谢一下社工呢?这样才能形成积极、良性的互动,也能让社工在“额外付出”中,有所“收获”,更有干劲。

    二是,这条看起来很“普通”的新闻,并不具备“网红”气质,但昨天在“甬上APP”刊发后,点击量在4小时内就冲上了“10万+”。这是为何?从上述“网友热议”的内容中似乎可以找到部分答案——对自家的物业并不是非常满意。当然,物业公司可能也有一肚子苦水要倒,锅也不能全让物业背。但是,既然居民付物业费,物业公司收物业费,那么,居民的日常、合理的物业服务需求就应该得到满足。

    理论上,社区充分动员居民,组织召开好业主大会,选出真正热心的居民组成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对接,再加上财务公开等制度保证……如果这一切落到了实处,自然是水到渠成,上述的诸多“网友热议”也就不复存在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