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人物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6年,捧起一家医院!

这是一个退伍女兵最美的功勋章

高萍(左)在查看病人的康复情况

高萍在象山康复医院的宿舍

    35岁,她从部队医院转业,来到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白手起家,一步步建立起康复医学科,助其发展壮大。

    48岁,她再一次临危受命,前往象山拓荒,主持筹建象山第一家康复医院,整整6年都吃住在医院。

    54岁,她交出一张满意答卷:床位从建院之初的20张增加到现在的100多张,为24000多名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

    她叫高萍,一个退伍20年的老兵,这是她献给国家和人民最美的功勋章!

    第一次拓荒

    从借来白大褂

    为病人做康复治疗开始

    高萍出身军人家庭,后来在海军412医院当了两年兵,考上军校,又分配到解放军113医院,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师。

    2000年,35岁的高萍以正营职转业到了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当时因为要给一位军人做康复治疗,高萍提前来到康复中心报到,可谁知这里没有任何医学器材。无奈,高萍只好跑回老单位求助,找来淘汰的白大褂、耗材和消毒用具,匆匆上阵。

    凭借以前学习的一些医学康复技术,第一个病人渐渐康复。

    但是残疾人医学康复发展严重落后的现状却让高萍忧心忡忡。事业心极强的她全身心投入了单位成人医疗康复的起步工作:没有设备,就去借用其他医院的设备;没有治疗师,招些推拿的小伙子慢慢带;没有病人,便请熟人介绍病人……

    2005年,市卫生局批准康复中心成立康复医院。次年,高萍被提拔为医院副院长,分管医疗和社区康复。

    第二次拓荒

    48岁“挂帅”

    出征海岛筹建医院

    2013年11月,象山残联与市康复医院达成协议,由康复医院派出管理人员前往象山筹建康复医院,即宁波市康复医院象山分院。领导把象山分院院长的重任交给了48岁的高萍。

    2014年元旦过后,高萍去象山走马上任,一面敦促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图纸装修改造,一面招兵买马,组建管理和医疗团队。

    然而,要找到合适的人才跟着自己创业,谈何容易?高萍于是发动朋友圈四处觅贤。

    听说妻子需要财务主管,丈夫杨长春立马告诉高萍自己单位里的经管科科长毛国幸刚刚退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高萍打听下来,却得知毛国幸的儿媳妇已经怀孕,他正计划和爱人一起去上海,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他请到象山,就要造成毛国幸夫妻两地分居的尴尬局面。

    虽然这样做不“厚道”,但高萍还是硬着头皮上门了。她把调研象山的情况都讲了,说自己本可以安生过日子,但一想到象山那些残疾人,她心里一切顾虑就荡然无存……高萍这番话点燃了毛国幸的赤子之心。后来,毛国幸告诉妻子,因为和高萍丈夫是好朋友,自己去象山看看就回来。可谁知,这一看就是整整6年。

    同样,被高萍感染的还有同事刘涛。刘涛是高萍在总院招进来的第一位治疗师,和高萍友情深厚。于是,当高萍向刘涛发出邀请时,他爽快地答应了。6年来几乎每个工作日,刘涛都会不知疲倦地在象山和宁波两地之间来回奔波。有时候,他甚至担当起了单位司机的角色,往返接送来院坐诊的专家……

    在象山康复医院,像毛国幸和刘涛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成了象山康复医院的中流砥柱。

    “抠门”与“大方”

    她把队伍拧成一股绳

    魏渝娟,是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也是象山康复医院的外聘专家。

    她告诉记者,她以前是总院的外聘专家,后来又跟随高萍每周来象山坐诊。她说,是高萍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自己。在她眼里,高萍这个人既“抠门”,又“大方”,这是她带领团队的特殊方式。

    说高萍“抠门”,是指她6年来一直住在医院大楼6楼病房改建的“宿舍”里,家不在象山的医院管理团队成员也都住在这里:那是病房改建的,房间里仅有一床一桌一椅一电视一衣柜而已。他们平时吃在食堂,有时吃厌了,就买点海鲜回宿舍,用电磁炉放在卫生间里简单烧烧,叫上几个同事一起小酌。

    据魏渝娟透露,高萍在外面几乎滴酒不沾,回家也不喝,但是在医院会和同事喝上几杯。

    记者询问高萍,她笑着承认了。她说,大家工作负担重,自己若还端着“院长”的架子,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的辛苦付出,面对他们的家人?她深知,打仗靠的是队伍团结一心。

    而团结一心的另外一个佳话便是高萍的“大方”。由于上级部门给医院的事业编只有10个,为了让一线医护人员安心工作,医院领导集体形成决议,将这10个编制让给了一线医护人员,其他的中层干部全部实行聘用制。

    尊重一线医护人员从此在医院蔚然成风。

    视病人如亲人

    残疾人康复理念

    传入寻常百姓家

    凝聚人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是建院宗旨也是初心。

    2014年医院刚开业时,老百姓对康复医学不甚了解,来治疗的病人并不多。

    于是,在宁波市、象山县两级残联领导和总院领导的关心与鼎力支持下,高萍带领医护人员上海岛、下社区,搞义诊,组织康复论坛、康复技能培训班,宣传医学康复知识,策划了走进村庄的“健康与生活品质讲座”等活动,为需要康复的病人上门服务,不仅拉近了和病人的距离,也让医学康复理念传入寻常百姓家,促进了象山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

    接下来医院的发展有目共睹,床位从2015年的20张增加到2019年的100多张,已为24000多人提供康复治疗服务,营业额从2015年的35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700多万元。而且,医院运行6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

    在康复医院采访,记者看到了他们的运动、作业、言语、吞咽和文化娱乐等治疗设施,因人而异,疗效甚佳。还有医生和康复师团队潜心研究的针刀疗法、悬吊治疗技术、筋膜释放技术、肌内效贴扎技术等,让病人受益良多。护士站和康复训练大厅的两面墙上挂满了锦旗,“视病人如亲人,良好医德医风”的褒奖比比皆是。一位患者家属在感谢信中称,自己70多岁的丈母娘遭遇严重车祸,在市里的医院做了两次手术,又因左股骨颈骨折住进了象山康复医院。刚进来时,老人精神萎靡,缺乏信心又怕疼痛不配合治疗。年轻的康复师余波耐心劝导,根据老人的病理和生理特征,制定了几套康复方案,使得病人在短时间内能独立迈步,双膝下蹲。他说:“以前从不相信医生会把病人当亲人,但现在我信了,谢谢你们!”

    金杯银杯不如病人的口碑。高萍说:“这家医院就像我的孩子,整整6年,我精心呵护着她。虽然还不完美,但能带给病人福音,把科学的医学康复理念传播开去,便是我最大的安慰。”

    记者  张晓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