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02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我们又来看您了”

为了战场上的那句承诺,每年“八一”这群老兵都会为一件事聚在一起

看望吴小妹老人。

    “妈妈,我们又来看您了,您还认识我吗?”8月1日一早,宁海梅林凤潭敬老院里,95岁的吴小妹躺在床上,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7个男人,露出了笑容。她频频点头,紧紧抓住了站得最近,特地军装打扮的李则龙的手,眼泛泪光。她心里清楚,又到一年“八一”了,这是二儿子叶小常的战友又来看自己了。

    那一年,一群宁波籍战士上了战场

    算起来,吴小妹的儿子叶小常牺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已经41年了。1976年12月,叶小常离开宁海的家,参军入伍,同一批入伍的还有奉化松岙的李则龙。但他们去了不同的部队,彼此并无交集,同时参军入伍的还有宁海奉化的一群小伙子,那一年,大家同样十八九岁,正值青春年少。

    1979年1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叶小常、李则龙所在的部队,都接到了前往广西前线的命令,在前线参战部队中,两人同属广西独立师,但因为属于不同的连队,两个宁波老乡仍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李则龙清晰地记得,2月15日,作战命令下达的那天下午,所有战士全部剃了光头,打包好行李,在自己的衣帽鞋子上都写上了部队番号、姓名和血型。

    “上了战场,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每个人都给家里留了告别信。”

    “爸,妈,我上战场了,我一定不会给你们丢脸。如果我活着回来,我一定回家好好孝顺你们。如果我牺牲了,你们不要伤心,还有弟弟在,国家一定不会忘记你们……” 这是李则龙当年留给家里的信,他说,当了兵就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

    上战场前,8个奉化小伙许下了承诺

    晚饭后,等待出发的时间显得特别难熬,一群二十岁出头的小战士坐在山坡上,低着头猛抽着烟,和李则龙同个连队的奉化籍的战士有8个。

    “如我们当中有人牺牲了,他的父亲母亲,就是大家的父亲母亲,活着的人要多去看看他们。”李则龙说,当时自己想打破那种气氛,就吼了一嗓子。结果,大家全哭了,他也哭了。

    “当兵3年,离家时没有哭,训练再苦再累也没有哭,那一次却没有忍住,那是真的上战场,说不害怕是不可能。”

    后来李则龙猜想,那一天,在部队的某一个角落,从未谋面的叶小常应该也经历了那样的忐忑和害怕,但大家仍然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战场。

    之后的半个多月,战斗异常激烈,李则龙也有受伤,但幸运的是,连队里,奉化籍的8个人都安然无恙。

    “3月5日宣布撤军,后来我们才知道,有3位宁海籍战士牺牲了,其中一位就是叶小常烈士,当时,他才23岁。”

    兑现承诺,他们每年去看望烈士的母亲

    1980年9月,李则龙因为伤病选择退伍回到了奉化老家,后来担任了松岙镇海沿村村支书,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痛的腰背时刻提醒着他当年部队的一切,还有战场上的一幕幕。

    “我们奉化的几个战友经常会聚会,聊起参战的经历都庆幸自己还活着。”

    8年前,李则龙逐渐和宁海籍的一些参战老兵有了联系,得知叶小常烈士的母亲仍然健在,他想起了当年自己上战场前吼的那一嗓子,战友们一商量,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第二年的清明,战友们聚在一起,第一次去看望了叶小常烈士的母亲,听说是牺牲的二儿子的战友来看自己,听着一群也已经50多岁的汉子一声声妈妈地叫着,老人激动不已,笑中带泪。

    “后来,我们每年都去看望老人,我觉得清明去,难免让老人伤心,大概五年前开始就改成‘八一’去看望了。”

    于是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战友聚会、看望烈士的母亲成了奉化、宁海两地参战老兵们的固定节目。记者 戴晓燕 通讯员 詹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