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草根工匠”到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胡建能以独木为纸,以雕刀为笔,让中华传统手艺走向世界。 今年62岁的胡建能出生于宁海,受祖父的影响自小喜爱雕刻,8岁时就跟着爷爷学起了圆雕工艺,至此一生痴情木雕。2018年,胡建能被命名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木圆雕)代表性传承人。 《放牛间隙》一举成名 胡建能从小看着爷爷做木雕,耳濡目染,15岁时已经能独立完成一张床的雕刻、油漆和制作。胡建能生在农村,十分喜爱文化和艺术,从来没有停止对知识的追求。他订购了三四份美术杂志、连环画报,不停从中吸收养分,接受艺术熏陶。 1980年,胡建能得知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即将举办的消息,便萌生了参加展览的想法。他四处寻找合适的木材,花费近一个月时间把作品完成。 一头神态悠然的黄牛吃着草,一位眉眼弯弯的姑娘坐在一旁,目光投在书本上,透露着渴望和坚定。这是胡建能参展作品《放牧间隙》展现的场景,不仅有田园牧歌的浪漫情怀,更有农村青年响应新时代号召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胡建能第一次参赛便脱颖而出,《放牛间隙》如愿在北京展出并得到了刘开渠大师的好评,回信赞扬“牛雕得栩栩如生,观察很细致”。这也得益于农村生活,给了他近距离观察牛的机会,也给予了他创作的灵感。 远赴加拿大精研技艺 上世纪80年代,浙江家具公司同加拿大一家公司合资成立加华家具公司,工厂设在加拿大,需要找设计制作全能型人才。当时胡建能在浙东工艺厂工作,设计了雕桃子、佛手等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备受各界好评,因此成了不二人选。 1985年7月,胡建能赴加拿大。 凭借过硬的技术,胡建能很快得到了工厂里一位加拿大工程师的赏识并和他成为好朋友。工程师邀请他以自家农场为素材雕一块版面。胡建能完成后的作品上,草木牛羊无不逼真,加上朱金漆木的工艺,让这位工程师连连夸赞。 在加拿大,胡建能趁着休息时间,常常带着速写本,去森林、公园写生,观察鸟类的生理构造、飞翔规律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状态和神韵。结合资料参考,速写本里详细记录了100多种鸟。整本鸟谱都是手绘的白描画,一笔一划、细致入微,这也为胡建能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段客居加拿大的岁月对胡建能而言意义重大,一个人在外漂泊,远离故土和亲友,常常思索生命的意义。《人生四重奏》便是这种情绪催生的作品,它刻画了一个女子生命的四个阶段——少女、青年、中年、老年,抽象又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道不尽的红楼情 在加拿大工作时,胡建能常随身携带一本《红楼梦》和红楼人物画册,时时品读、细细摸索,雕刻红楼系列作品的想法也在那时成型了。 从2002年开始,胡建能就一心扑在雕刻红楼人物上。从金陵十二钗到白玉钏、茗烟、焦大等原著人物,甬江木雕艺术馆内共陈列了100多位形态各异的《红楼梦》人物独木圆雕。 此外,胡建能还创作了普遍只有20厘米的高度的缩小版十二钗人物木雕。先在木料上勾画人物线条,用钢丝锯切割出大体轮廓,再使用凿子镂刻出人物身体各个部位,转用刻刀进一步细化雕刻,最后刻最微小的纹路,通过砂纸打磨光滑。 百个人物独木圆雕的背后是木雕大师胡建能说不尽的红楼情结。他的“红楼梦”还将延续,在韩岭老街将有一间名为“古月红楼”的展示馆,胡建能正在制作书中莲叶羹所用原料的木雕模具,他要将这碗颇有故事的莲叶羹变成可观、可尝的美味。 记者 徐丽文 实习生 李灵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