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08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豆棚瓜架下的故事

——《见鬼》读后感

    □无  端

    虽说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其实,历来中国儒家的知识分子,都蛮喜欢写一些神魔妖怪、精灵鬼狐类的故事,如《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夷坚志》、《子不语》……后来清代学者王渔洋写了一首评价《聊斋志异》的短诗,我觉得用来形容此类志怪小说,也极合适:“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而《有鬼》一书,就是本记载“鬼故事”的趣味之作。

    该书作者在积累了丰富的民俗、历史、方志知识后,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作为人间镜像的鬼域世界。然而那个世界似乎并不可怕,反而充满了生动、具象的“世态人情”,并透露出隐藏其后的民族心理、历史思潮和人文脉络。全书共分“鬼的日常”、“鬼的社会”、“鬼的政治世界”、“人鬼之间”四部分,讲述了很多富含警世、导善意味的故事。如作者提到:鬼世界任命官吏注重德行,却不重文化。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姓符的市民,被岳山府君录用为“某司祭酒”。我们知道,古代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高校校长。此人自认是个文盲,觉得难以当此重任。谁料他的前任却劝导他道:没关系的,我刚来时也是目不识丁,干着干着也就会了。该故事记录在了《坚瓠秘集》中,篇名即为“东岳祭酒”。还有不少负责索命的冥吏,由于看不懂繁体字和俗体字,常拘错人。有的冥吏甚至连符箓和文字也辨不清,更是闹出不少笑话。可见,德行重要,文化也很重要,哪怕是在另一个世界。

    郭沫若先生曾赞《聊斋志异》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鉴于此话流传极广,所以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阴曹地府都像蒲松龄笔下的《席方平》那样,相当黑暗腐败。但《见鬼》中写道,尽管那个世界也存在着贪暴行为,却也并非全无法规。《阅微草堂笔记》中写某个冥吏抓错了人,就受到了“重打二十”的惩戒。然而当受害人再度严厉抗议“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你们怎么这么糊涂”时,冥官也有说辞:“夫天行不能无岁差,况鬼神乎?误而即觉,是为聪明,觉而不回护,是谓正直,汝何足以知之。”这话多少有些文过饰非的意思,但道理和民间俗语中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算是异曲同工了。

    《见鬼》还直言:人类那些不靠谱的毛病,神仙鬼怪们也有。《稽神录》中记录了一个“江西村妪”的故事。说某乡村老太被雷劈伤了手臂后,空中传来惊呼声:“糟糕,劈错了。”随即便落下了一瓶膏药,连带说明:此药外敷。雷神随身都带上膏药了,说明他的业务准头可真不怎么样。《五杂俎》也有载:唐朝时,某条触犯了天规的飞龙躲在了代州一棵大槐树中,负责追逃的雷公却在执行公务时,不小心将自己狼狈地卡在了树杈里。幸而当时名臣狄仁杰正在代州为官,知此情情后,立即命当地木工将那大树锯开,这才放出雷公。我们看到,这则逸闻中的雷公,是个非常人格化的神,可惜他的行为,并不比凡人高明多少。

    《见鬼》的作者对古人林林总总的鬼怪记录进行了细致采集,然后再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版图。最精妙处,是他貌似写鬼,却字字句句通人情,辨人心,识人性,把一个光怪陆离的幽冥界解释得缤纷多彩,跌宕古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